“暗戀是一種禮貌,仿佛在暗地裡修一座城堡。”

這是在看完《漫長的告白》之後,腦海裡浮出的一句話。或許它不能完全概括影片所表達的内核,但卻能比較恰當地映照主人公立冬的内心世界。

我很喜歡這部看似平靜淡然實則暗流湧動的作品,但不知為什麼,看完之後内心感到一種難過:為倪妮叙說的那隻“無助的烏鴉”,為那個内心敏感細膩的人,更為那句沒有說出口的喜歡。

作為第五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開幕影片,《漫長的告白》得到了大量影迷的關注。該片由導演張律執導,倪妮、張魯一、辛柏青領銜主演,是一部描繪情感主題的作品。影片不僅描繪了男女間的情感關系,更勾勒出了一個内心敏感的人頗具悲情色彩的情感經曆。

顯然,導演張律有着自己獨特的審美,帶着淡雅與清新的畫面構圖與用光,讓整部電影流淌着美感。好些個畫面看起來都很美,無論是拍攝人物的畫面還是風景的畫面,在構圖、用光、運鏡與色彩方面都呈現出了美的效果。柳川的河流,天空,樹枝,酒館,房屋,遊樂場,騎車的女人,劃船的男人,幾乎都能帶來美的享受。

但在我看來,張律導演更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創作者。他很懂那種細膩敏感的内心活動以及人物情緒,于是在這部最新作品裡,片中的每個人物性格都非常鮮明。

辛柏青飾演的哥哥立春,性格外放,有着不羁的個性與不讓人太反感的“油膩”,甚至很多時候給影片帶來了令人笑出聲的喜感。演員辛柏青的表演十分到位,他的整個表演狀态都很松弛,很好地刻畫出了立春那種“不負責任的随便”的個性。

倪妮飾演的柳川,兼具獨立與随意的個性,對待任何事物似乎都能表現出一種從容與淡定。她那清新純美的形象釋放着引人注目的魅力,她的個性同樣能讓身邊的男性傾注情感,但她本身的成長過程中有受到家庭關系變化帶來的影響,使得她的性格裡有着一種捉摸不定的飄忽感。倪妮的表演是合格的,并且她很适合這樣的角色。她跳舞那一段估計會讓很多觀衆留下深刻印象。

而張魯一飾演的立冬或許最能走進觀衆内心。我總覺得,這個角色太讓人心疼了,一如片中那位酒館老闆娘所說的那樣,辛柏青飾演的立春或許招人喜歡,但張魯一飾演的立冬卻讓人心疼。

立冬是一個性格隐忍内向的人,平靜的外表下藏着一顆敏感細膩的心。他在年少時就對倪妮飾演的“川兒”心生情愫,但越是喜歡越是小心翼翼反而一直無法開口告白。

當阿川問出“是新娘,還是伴娘?”這樣的問句時,我想他心裡一定很動容。他的愛總是以近乎默默付出的方式流淌着,他對女主的深情常常藏在一些陪伴、關懷、用心銘記以及不那麼明顯的醋意裡。他的喜歡堅持了很多年,甚至為了這份堅持而沒再将這種情感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就會覺得心疼又感動。

演員張魯一通過細膩準确地表演,将這個人物塑造得深入人心。他在形象上就賦予了角色一種相對“孱弱”的感覺,眼神憂郁、說話溫柔、走路緩慢,睡覺的時候喜歡蜷縮着身體,通過表情與肢體的演繹,準确地建立了人物性格。

而在傳遞人物内心情感的時候,張魯一用一種“内收”的方式傳遞着他對人物内心的深刻理解,特别是在節奏的把握上,恰到好處地展現了“立冬”的内心活動。比如在船上看似漫不經心實則内心悲傷地向女主提出疑問的那個轉頭微笑的細節。比如走到女主的房間門口,舉在空中卻最終又放下的敲門的手。這些細微的表演都讓角色變得豐滿且立體。

舒緩的叙事節奏、淡雅的情感表達、優美的畫面呈現,是《漫長的告白》帶給我的直觀感受。但在看完之後,内心會對“立冬”這個角色惦念許久許久。仔細回味倪妮流着淚講述的那個關于“無助的烏鴉”的故事,再結合立冬的整個情感經曆,我們就會更能懂得《漫長的告白》所要表達的主旨。

希望生活中的告白都不要太漫長,希望每個人的愛意都不要藏得太深太久,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