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電影《都市情緣》,整體故事很俗套邏輯不嚴密且打鬥追緝場面太多,不是很滿意。
阿武,一個暴躁易怒看起來像是反社會人格的男孩,他在監獄的時間比在外面的時間要長,他的案底厚的驚人,這樣一個人,被警察懷疑殺害站街女,似乎也并不奇怪,更何況他還拒捕襲警手法殘暴。所以,我并沒有因為這部電影而反思人們的偏見究竟有多可怕,恰恰相反,以阿武的所作所為,我反而認為這個社會對他的誤解其實并不算過分,是合情合理的。怪就怪,導演對“偏見”的抨擊、對“他是一個好人”的洗白太過刻意了, 反而削弱了故事真正的立意。
比如,父親對阿武的徹底失望。 明明是小美的母親阿鳳因為小美哭鬧着說喜歡阿武,所以阿鳳提出要和阿武父親分手,父親怎麼如此輕易就相信是阿武非禮小美呢?( 小美誣陷阿武非禮,從小美角度是情理之中,一個女孩子撲倒在一個男孩身上,被男孩的父親看見,惱羞之下将一切推給男孩這是情理之中。 )為什麼小美喜歡阿武,父親就要和小美的母親分手呢?小美隻見了阿武幾面,就回家哭鬧,母親就選擇和阿武父親分手,母親難道不怕自己女兒嫁給阿武這樣的暴力分子遭遇不幸嗎?父親因為阿鳳要和自己分手,就遷怒兒子這已經不合理了,他竟然還懷疑兒子非禮小美,這不是更奇怪嗎? 父親可以不信任阿武,但是以這樣不合情理的方式和兒子産生隔閡,就不符合邏輯啊。
再比如,站街女遇害時阿武在場是巧合,阿武襲警是他暴力本能的開啟,被警察制服也是情理之中,如果阿武沒有暴力反抗,故事會不會是另一個走向?阿武反抗說明他就是一個法治意識單薄的危險分子啊,警察不信任他很正常啊。 隻是,警察局那個面目可憎的警長工具人屬性太明顯了,阿武襲警在前,他追捕阿武理所當然,但是非要把警長的人設搞成一個偏執狂就太刻意了。 退一步說,阿武如果不反抗,警察對他的偏見就沒有說服力,阿武如果不“非禮”小美,父親就不會對他徹底失望,那麼阿武就沒辦法遭遇後面的那些“不公平”,他就無法和jojo分開,那麼故事還有什麼可講呢。
整個故事雖然很一般,但是有幾處戀愛場景确實設計的很美,堪稱經典。一是電梯間誤牽手的戲,既浪漫又純情,充滿了緣妙可言的戲劇性。二是jojo為了證明自己和阿武的緣分,在台階上遲疑,不願邁下右腳,終于雙腳并用跳落最後一階梯的那場戲,少女的心事就是這樣幼稚又充滿甜膩的氣息。三是電影最後一幕,兩人在碼頭相擁那場戲,兩人真的是加速度在奔向彼此,我都感覺到了兩人相遇後身體撞擊在一起時那種,經曆了種種波折,終于可以在一起永遠不分開的笃定和狂喜, 猛烈又纏綿的愛意。
豆瓣顯示1994年吳倩蓮有11部作品,她是怎麼做到的,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