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第五集,有一種頭皮發麻的共鳴感,台灣的編劇都這麼厲害了,沒有戀愛就結婚所面對的困境,這不正是我現在面對的,突然非常期待這個劇的結尾,不知道編劇會在愛情,婚姻,人生伴侶的選擇上給出一個什麼樣的定義和意義。

愛情來的時候,都有一種巨大的不真實感,歸根結底到了最高潮它也隻是一個自己也不願戳破的華麗的夢。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越強烈的愛情,彼此在當下是越能感受到彼此的内驅力的。簡慶芬跟何瑞之沒有,何瑞之跟Rebecca也不強烈。但是,他們三個人映射出的兩種關系太真實了,一種是選擇看似最合适的人之後,被責任和人生曾經自己的選擇囚囿其中,另一種,則是在情侶戀情發展到最高點時,即将轉向現實并開始下滑,主角們選擇戛然而止,讓他們的愛死在高潮裡,因為大家都知道,多巴胺隻負責動機和過程,并不對結果負責,這樣的結局對于愛情來說是最好的,讓我想到《失樂園》中愛的頂點是死亡。

你選擇了一個看起來“還算很合适”可以一起走一段人生的人,然後在生活裡,你發現每天你都要面對一些相互嫌棄的生活細節,生活的色彩突然失去了飽和度,因為沒有多巴胺的陪伴,靠的都是你的選擇和經營。簡慶芬有時候看起來很窩囊又讓人絕望,但是她在婚前婚後很多的付出,可以看出,那種愛是高于戀愛中的多巴胺的愛的。她在履行人生中關于自定義的愛侶的定義,如果一個人的人生中的愛并不靠物種意志驅使(繁殖意識),而是靠自己理性選擇,經營和付出,從而獲得人生那個階段的能量和意義,那麼她根本不需要為了何瑞之不愛她而苦惱,她也沒有必要在意Rebecca的存在,雖然人類的愛很複雜,但是理性的愛隻有一種,那就是你做了選擇,就義無反顧的去實現它,這類似給自己人生意義架設了新的方程式,選擇+付出=愛,跟多巴胺還存不存在,彼此有沒有太大的性吸引沒有關系,因為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他們隻能錦上添花,并不能雪中送炭。

看到簡慶芬從醫院帶何媽回家護理的那段真的令人觸動,兩個人的具體的生活以及往後的更具體的家庭生活真的不是成天看着對方的雙眼,時刻黏在一起,愛到想要吃了對方,就是找到了真愛和人生的真谛的,也不是兩個人神交到談天說地,從柏拉圖到維特根斯坦,從安蘭德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從量子物理到弗洛伊德,就是可以舒适的平和的過好每天除了睡覺和工作以外要相處的時間的。每個人都渴望在關系裡,都是自己原來的樣子,最舒适的樣子,而且現實生活裡,大家都在折磨彼此,時間長了,會得出一個結論,我們不愛對方或者不夠愛對方了,然後選擇分開。這自始至終都不是理性的“愛”。

至于人們該選擇什麼樣的愛走完自己一段又一段的人生,那隻是一種選擇,有的人周而複始,有的人守着殘缺不完美從一而終,有的則放棄了任何選擇,我非常想看看第七第八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以及導演最終給予愛的定義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