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總能在不同的電影美出不同的感覺...而在這部中她和劉嘉玲演出兩種不同的性格卻同樣對愛情執着地女性

蘇麗珍小心翼翼地詢問,即使不結婚也想要在一起,在許多不為人知地深夜一個人悲傷和那關于“一分鐘”的自白...愛得有些卑微,也令人心疼。盡管在愛情上,我始終覺得一旦一方卑微起來,那最後可能很難穩固地發展下去,但看到這一幕幕真的心情十分複雜。而電影最後那個電話響起,她究竟是真的“複元”了,還是仍然沒放下想再次找超仔傾訴呢?

咪咪則是有些嬌蠻,開始顯得有些勢利(最後走進他家的房子,說不過如此的時候,那一幕真的演活了...),直到最後始終大膽追求着愛情。但透過那場雨夜的迷失,或許這樣堅強的外表下,也因愛情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創傷”。

王家衛電影看完常會激起你對愛情的思考與反思,而不是那種刻闆印象中文藝片所謂的“矯情”。我時常想(純粹自己的想法,輕噴),像蘇麗珍和咪咪(和歪仔)這樣有點放低姿态的愛,真的是一種正确的形式麼????如果愛是兩個獨立自由的個體靈魂的碰撞産物,那當一個人為另一個加上層層的枷鎖(不具褒貶義),而離這個人應有的本質越來越遠,真的還會有動力去堅持麼...或許人們渴望靈魂契合,不止是因為那種相互的吸引力,也可能是不想偏離軌道太多,而尋求的一個舒适區域。

而電影的主角,“無根鳥”,阿飛則更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角色。他散發着魅力(我覺得不僅僅是因為會撩這一點????),有着自己的原則和執著:永遠地記住那“一分鐘”和我們角度看來有些虛無地堅信自己是隻無根鳥,總會飛起來(盡管養母和超仔都已經尖銳地指出,他根本不是一隻鳥)這樣荒誕地執著的确也有超越價值判斷的意義和震撼(可能因為語文小組作業,而了解了些加缪的思想????雖然感覺兩者其實關系不大,但的确給了我看待這種行為的一個新的角度)。然而他的核心卻是近乎空的,華麗的外表下,隻有那個信念苦苦地支撐。

無論是在一些文學作品中還是生活中,曾見過那些不斷強調生活的“無意義”,而放縱地追求各種感官享樂的人。叔本華式的哲學秉持着快樂永遠是否定的思想,将所有歡愉視為海市蜃樓般,而那些随之而來更深的痛苦才是有質量的。張國榮電影裡眼神在靈動和空洞的切換,身體的歡愉後則是内心更大的空虛感。其實自己内心始終有點瞧不起這樣的人(雖然自己也沒做得很好)...難以認可這樣的價值,或許也是因為自己沒有這樣的執著和成長的環境。但總覺得人生應該多做些事,多嘗試,而不是沉迷于鑽牛角尖式的思考,或許很多成一家之言的人是這樣做得,但可能覺得大部分人還是普通的吧,給自己時間和空間去成長,我想可能是擺脫這種無意義生活态度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