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其餘的一切,“你”就像被你深深影響的前半生,而後一個人面對其餘的一切。

最後絕交時,訚重的旁白是“我開始走進,那條黑暗的隧道”,我想那是商燕的恨給她埋下的恨的種子,隧道裡是憂郁和陰影。這卻呼應了商燕在大學時問她的:你也有這樣的時候嗎,感覺某個東西突然斷開一樣。訚重直到最後才承認,她恨過,多年裡隻用“厭惡”這個詞,努力試着忘記她。其實是“經常想起來所以痛苦”的恨,帶有讨厭自己的痛苦,心裡還總被她牽動着。

後來看采訪時我才意識到,在那個沒有給鏡頭的隧道裡訚重也是渴望着被接納,也是感到孤獨的吧,和商燕一樣。告别之旅是雙向的愛與救贖。

因為時機總是錯位和對照,我們都會有時是商燕,有時是訚重。

訚重的性格太好而容易讓人忽略她的痛苦,她總能在各種事件後繼續積極前進,或許是因為時機的恰當,年少的自卑被老師和千哥哥安慰,大學時羨慕朋友的才華,因感情矛盾的契機思考起自己真正的未來方向,職場上遇到不好的人和事也重新調整,40代時穩重成熟又細膩,有完善堅實的情感和思想的宇宙時便能夠那麼好地送别重要的朋友,寫下她們的故事,沒人能做得比這更好了。

而商燕每個人生階段都在承受超過這個階段應有的極限的痛苦,每一個遺憾都成為往後多年的心結,時機都是不恰當的。雖然中間間接能猜測到,但最後的獨白才真正說出來,她無法去愛也無法接受被愛,當然隻能尋求毀滅,隻有切斷情感把所有人推開才能滿足自尊,隻有有了自尊才會考慮性命,先活下來才有可能拯救自己,所謂的做壞事也是一種求救,太渴望有人理解自己的痛苦,于是行為扭曲了。然後才反應過來自己反方向走了多遠,才終于鼓起勇氣一點點找回丢失的一切。

正因她們後來的努力,我在看最後送别的兩集時反而在悲傷裡常常能感到幸福和感動,看到商燕那麼坦然,那麼可愛,付出愛也被愛着,看到訚重的慶幸,盡力笑着創造回憶,看到關系的完整,把照片放到書桌上,“你”對于我的人生而言是美好的。

我也常常想起那個藍色門的房子。陪人去死乍聽來很難承受,需要怎樣的愛和理解,和堅強。但能和重要的人好好告别卻是圓滿的幸事。走出黑色的隧道後,能成為既照顧好自己又完全接納商燕的訚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