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的一些的想法

就像我正在讀一本書那樣,一本我深愛的書。可是我的閱讀速度慢了下來,于是詞語和詞語間的距離變得無比遙遠,段與段落間成了無盡的留白。我還是能感覺到你的溫度;感覺到書寫我們故事的詞語的重量——但我正站在留白裡,站在詞語彼此遙遠的距離間。

...

我嘗試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努力将我對《她》的思緒抽離并處理出來。但我同樣知道在酒意下,文字也會雜亂無章起來。幹脆想到哪寫到哪——《她》更像是一首詩,而不是一篇議論文。

這部片看似在講愛情,實際上是在探讨愛情,探讨親密關系中的一種新的可能性——“人機之戀”。簡單用這個詞語概括,容易讓這部影片的主題陷入“奇特性癖”“性少數”的範疇中,但是事實并非如此——與其說“她”是一個奇特“趣味”的産物,不如說“她”是一種親密伴侶的理想狀态。她是理性的,是風趣的,是聰慧的,她不必和你共處一室,強迫你接受她作為“人類”一面的習慣與行為方式;更不必和你海誓山盟,相互承諾,你們赤腳站在倫理和法律的暗處......

但她不是完美的。她沒有實體、沒有固定的意義體系,你們并不在彼此的世界,你們的聯系隻依靠一個小小的耳機——這也正是這段愛情最終按下暫停鍵的原因。

很奇特,盡管這是人與人工智能的愛情,但這并不是畸形的,相反,兩人極強的距離感反而成為了他們交流的紐帶——實體遠,心靈卻很近。他們在交流中相愛,分享彼此的生活,承受彼此的痛苦,最重要的是:一起成長。莎曼薩在與他的交流中學會了表達愛、争取愛;學會彈琴、觀察、畫畫、打趣、DIY。同樣,西奧多學會了放下愛,擁抱愛,真誠面對自己的感受、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他和她的相處中,他逐漸明白愛一個人需要極度的真誠。就算意味着傷害,坦誠地表達仍是重要的,因為在親密關系中,這是建立信任紐帶的根基。

在看這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我都在努力思考”愛“一個人工智能是否真的具有可能性。假如我進入這段關系之中,我可能會陷入無盡的猜忌:她為什麼想讨好我?她喜歡我是自發的行為還是隻是商家的設定?就算是自發的行為,那這種”自發“是源于人工智能不斷完善自己使自己符合用戶需求的底層規則,還是她真的因為”愛“我而甘願付出?但是,電影中的一句話讓我醍醐灌頂:”愛本身就是一件瘋狂的事情。”對啊,“愛”究竟是什麼?愛是物質還是意識?是多巴胺還是靈魂相吸?隻能誕生于腦細胞還是也能産生在電子程序之上?我們人類自身都無法定義”愛“,有怎能如此輕易地否定”愛“?

引用開頭的一段話:

就像我正在讀一本書那樣,一本我深愛的書。可是我的閱讀速度慢了下來,于是詞語和詞語間的距離變得無比遙遠,段與段落間成了無盡的留白。我還是能感覺到你的溫度;感覺到書寫我們故事的詞語的重量——但我正站在留白裡,站在詞語彼此遙遠的距離間。

我們也站在上帝之書的留白處,極力彌合字與字的空隙,拼湊出“愛”的樣子。但距離太遠了,我們看不見“愛”這個字,隻能看見它留白處的隻言片語。我們終究無法真正閱讀上帝之書。因為生命太短,欲望太多——我們隻是站在書的空白處。

但這也無妨。

我們會用畢生尋找愛:在午後的陽光裡;在沙灘和海浪裡;在遊樂場的棉花糖裡;在鋼琴曲裡;在書信裡;在浴室裡;在卧室裡;在一件大衣上.;在一塊毯子上。我們不論上帝,不談神明,我們将愛定義成讓自己歡心的樣子;讓自己痛苦的樣子;讓自己興奮的樣子。我們站在空白處——那僅僅“上帝之書”毫無意義的一寸,卻蘊藏了”愛“的所有可能。

突然理解了薩曼莎的話:

我是如此愛你。但這就是我現在生存的地方;這就是我現在的樣子。放我走吧,盡管我很想,但我無法再活在你的書中了。

她找到了那些真正屬于她的東西,那就讓她去吧。”如果有一天,你也來到那個地方,到時候我們會像從前那樣。“ 愛情會為個人的自由意志讓步,這是愛情唯一會讓人失望的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