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禱落幕時》整個時間跨度長,涉及的角色關系多,使得整個故事在推進的過程中顯得撲朔迷離。雖然這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最後一部,但即便觀衆沒有看過之前的十幾部小說,依然不影響看這部電影時的觀影體驗。

我們在看别的推理小說的時候,結局處常常是對人性的醜惡、社會的陰暗、體制的不完善的控訴,而《祈禱落幕時》恰恰體現出來的卻是人與人之間最深的牽絆以及最真摯的愛意。這一些,是從「父母對孩子」和「孩子對父母」這兩方面來展現的。

...

如果你經常閱讀東野圭吾的小說就不難發現,在這位作者的筆下愛的本質就是「自殘和犧牲」。影片中那種以愛之名所犯下的種種罪行,是最令讀者和觀衆感到心酸的。世間有太多正義無法通過合法的手段伸張,“愛”便成了一切行為起始的動力。

加賀恭一郎的母親因為不想讓心愛的兒子受到傷害,毅然決定出走幾十年都不曾再見兒子一面;淺居博美的父親為了保護女兒來之不易的事業和生活,改頭換面頂着别人的身份過了十幾年,更是為了她手上沾滿了鮮血。觀衆們即使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父親無言的父愛。

在《祈禱落幕時》裡面,每個人似乎都在為愛奔走。這裡面有些“以愛之名”所做出的行為看上去有些極端,在尋常人的眼中有些愛甚至沉重地讓人幾乎無法呼吸。但不可否認,這種愛是那麼濃烈,以至于完全無法讓人回避。

...

「加賀恭一郎」

加賀恭一郎的母親加賀百合子因為患有嚴重的抑郁症,曾經在半夜起來走進廚房拿起一把菜刀,而年僅十歲的兒子目睹了這一切。兒子的出現讓這位母親突然意識在,自己如果繼續再待在家裡的話,很可能會危及到兒子的生命。

于是這位母親毅然留書一封出走,再也沒有回到家裡。即便是多年以後看到兒子劍道比賽獲得冠軍照片刊登在雜志上,她都抑制住想要去見兒子的心。與淺居博美的母親抛棄丈夫和女兒離家出走不同,加賀百合子正是因為對兒子的愛才選擇放逐自己的。

...

在母親去世後,加賀恭一郎去收拾母親遺物的時候發現了在每一頁上寫着橋名字的日曆。為了搞清楚母親離開自己的這些年過得怎麼樣,他圍繞着這些橋調查了許多年。作為警局才華橫溢的明日之星,加賀恭一郎卻自願申請調到日本橋警署任職,這一待就是十幾年。

對他來說,母親是他與這個世界聯系最重要的紐帶之一。

(未完待續)

喜歡影視劇、美食和旅行的天秤座80後妹紙,喜歡一切新奇溫暖的事物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留言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