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你》不是一部純粹的尋找丢失的孩子的一部電影,它同時還是一部反應了不同社會階級背景下的女性的婚戀現狀以及育兒觀念的一部電影。這部電影可以和當下不少新聞熱點聯系起來,比如國慶期間發生在北京市豐台區的搶孩子事件、杭州保姆縱火案、女明星跳樓自殺事件等等。

電影裡,李捷、孫芳和朱敏三個女性角色,剛好反映了當代女性在婚姻中的三種困境。

...

進退兩難的“李捷”們

李捷出現在人們面前時,總是烈焰紅唇衣裝得體的樣子。她是一個風光無限的金牌律師,但她同時還是一個單親媽媽。丈夫是個媽寶男(可能還有出軌),兩人離婚後還在為了孩子撫養權的事兒争鋒相對。

相對于孫芳,李捷這個角色在片中立的還是不錯的,通過影片我們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情商和智商雙高的人物。當她作為一個女性,在職場中可能遇到的性騷擾的時候(面對中年男人勸酒),她不着痕迹地将油膩男放在她大腿上的手挪開,還讓對方喝了兩杯酒。這場戲中我們可以看到,職場女性在工作中需要妥協,但她可以妥善地去應對和反抗這類事情。

在塑造李捷這個角色的時候,編劇賦予了她更多的細節,使得她更為有血有肉。同樣還是應付油膩的客戶這個情景,當李捷回家後就開始沖孫芳發火,這個情緒的傳遞非常到位。試想一下,如果你在工作中受到了上級或是客戶的刁難,而你又無法沖他們發飙的時候,會怎麼做?是不是會轉而向地位更低更渺小的存在宣洩情緒上的不滿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職場女性的生存環境其實并不樂觀。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在孫芳身邊聚集着一些樂于幫助她的人。無論是開小吃店的同鄉,還是同為醫院的老保姆,甚至是陪酒工作中的同事。相較于孫芳的周遭,李捷身邊的大多是互不信任的人際狀态:醜陋的夫妻關系、惡劣的婆媳關系、猥瑣的客戶關系。甚至是她的同事,應該是她帶出來的徒弟,當孩子不見的事兒一發生,對方在派出所對李捷話語中也可以看出根本不信任孩子是真的丢了。

職場女性拼命地賺錢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環境,但事實上她們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核查她們竭盡所裡掙來的環境是否真的如他們所願。之前的紅黃藍事件和杭州保姆縱火案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這其實是職場母親所遇到的比較大的困境。同時,電影也想表達出其實孩子不一定需要更好的環境,幼小的她們更需要母親的陪伴。有時候,陪伴孩子過家家比給他們ipad更重要。

雖然明白這些,但是“李捷”們不能放棄自己的事業,沒有經濟能力憑什麼在法庭上和丈夫争奪孩子的撫養權呢?

...

貧困的“孫芳”們

走出電影院的時候,我曾經和朋友說起:“這部電影雖然叫《找到你》,事實上所有的線索推理都和最後找到多多沒有什麼關系。故事到了最後李捷和警察們之所以能找到多多,完全是靠着身為母親的李捷一拍腦門想起了曾經和孫芳說起三個人要一起去看對面的海島。這還是我們還不去計較為什麼孫芳帶走多多三天之久,卻剛剛好上了警察們圍剿的那艘渡輪的情況下。”

雖然這一幕幕的閃回和找到孩子沒什麼太大的關系,卻清楚的勾勒出了孫芳的一生。我覺得她身上,有種因為一無所有所以願意豁出一切的氣質的。她曾試圖擁抱這個世界,但這個世界不是對她拳打腳踢,就是剝奪了她最重要的東西。她無法去愛,後來好不容易遇上張博,而這個心疼她的男人卻和她一樣兩手空空。

孫芳遇到張博是她的福氣,亦是她的悲哀,對于張博也是如此。兩個一無所有的人僅憑愛與善良,除了在絕望之時獲得片刻的溫馨,再不會給予對方多一點點的溫暖。他們各自在最底層掙紮,他們自顧不暇也注定了颠沛流離。

如果不是帶着雇主家的孩子消失,沒有人會注意到孫芳,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傾聽她的故事。孫芳是千千萬萬底層女性的一個縮影,她們可能是城市家庭裡的保姆,是洗碗工,是建築工地的小工,或者是農村家庭裡平凡的妻子與母親。

孫芳這個群體的貧困,首先是經濟上的。她們辛勤工作,卻隻能換得微薄的薪水,甚至難以獨自支撐起自己的生活。我想,要不是她帶着主顧家的孩子消失了,這偌大的城市可能都不曾将聚光燈打在她身上。而她,将會像這城市中千千萬外來務工人員一樣過着默默無聞的蝼蟻一般的生活。

孫芳這個群體的貧困,其次是權利上的。他們沒有相應平等的社會地位,無權參加正常的社會活動,沒有可以自我發展的機會,具體可以體現在受教育方面。我想,很多人是被多多死的那晚,孫芳抱着女兒在大雨磅礴的大馬路上無聲的哭泣。她不是不想表達,但因為知識和語言的局限,她根本沒辦法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孫芳這個群體的貧困,同時也是社會認知上的。當她得知李捷要和其丈夫離婚的時候,她問李捷:“你老公打你嗎?”李捷說那倒不至于,對此,孫芳覺得很奇怪。在她的認知裡面,隻要老公不打自己一家人在一起和和氣氣的過日子是再完美不過的事情,至于對方是否出軌是否和自己有共同語言根本不重要。

...

外強中幹的“朱敏”們

與韓版《消失的女人》女主的設定不同,中國版的《找到你》将女主的職業設置為律師。經由她律師這一身份,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分别引入了一場離婚官司,增加了一個新的女性形象朱敏(陶昕然 飾)。

朱敏這個角色,剛好夾在了李捷和孫芳這兩個角色之間。前者是極其成功的精英人士,有想法有抱負财務獨立,後者則極其悲慘要啥沒啥還有一個得了絕症的孩子。在劇情設定中,朱敏是一個有學曆也有能力的人。她展現出的是一種學了知識以後放棄了經濟獨立的機會,轉而回歸家庭去相夫教子的女性群體形象。

雖然電影對朱敏這一條線的刻畫不及李捷、孫芳這兩條線那樣濃墨重彩,卻也深刻反映了以朱敏為代表的部分全職太太的困境。她們犧牲職業和自我回歸家庭,但由于經濟不獨立,一旦面臨着丈夫變心的困境,隻能忍氣吞聲。如果決定離婚,沒有工作、沒有辦法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則讓她們在争奪撫養權中陷入了弱勢。

庭審結束後,朱敏在法院外拉着李捷不撒手,求她看在都是女人和母親的份上,不要奪走她的孩子。李捷看了她一眼,丢下了在我們看了冷酷卻很理性的話語:“你知道我為什麼努力工作掙錢嗎?我就是不願意自己變得跟你一樣,什麼都沒有,連自己的孩子都留不住!”

朱敏這個角色,讓我想起了上個月看到的女明星沈麗君由于不堪婚姻中的種種“暴擊”,最終選擇了跳樓自殺的事件。那樣一個原本可以星路坦蕩的美麗女人,因為想要更好的陪伴家人,果斷辭去了所有演藝工作穿上圍裙做個全職太太,最後卻落得個如此下場。

對于一再發生的這種悲劇,我們不免會有種怒其不争的憤懑。女人最終回歸家庭不假,但莫不可完全沒給自己留下退路。

...

之所以女性被逼迫着做“選家庭還是選事業”這道選擇題,是因為整個社會默認母親就要比父親承擔多得多的養育責任。相較于社會對女性近乎苛責的要求,對男性的包容簡直可以說是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假如你有在近期國内綜藝節目,就知道大家對男人有多寬容了。

記得前兩年親子欄目盛行的時候,爸爸帶孩子上的節目叫《爸爸去哪兒》,媽媽帶孩子叫《媽媽是超人》。憑什麼當爸爸找不到北就正常,當媽就得變身超人?明明是同樣珍貴的生命,難道作為女人就要廉價一點嗎?爸爸帶孩子玩一會就恨不得給他發個好爸爸證書,媽媽要是孩子有點頭痛腦熱了,家人保管奚落埋怨她對孩子不上心。更有甚者,除了提供基因以外,全程都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之中去。

影片裡,多多和她爸爸幾乎沒有同框的時候。争撫養權時多多爸爸說:“孩子之前都是我媽在帶,我媽離不開多多。條件随便你提,撫養權歸我。”孩子丢了以後,他最大的戲份就是情緒失控摔杯子,然後抱着同樣情緒失控的多多奶奶指責李捷。多多爸爸除了展現了一個不負責的丈夫/爸爸有多可怕以外,也展現了一個媽寶男會讓妻子的立場有多被動。

相比較于多多的爸爸,珠珠的爸爸更吓人。酗酒嗜賭還家暴,重男輕女毫不猶豫地放棄對生病女兒的治療。當孫芳提出離婚時,他還要勒索精神損失費還企圖性侵她。不要以為這隻是出現在影視劇當中,就像我曾經在【Vicky’s 影評】《晝顔》:給偷情一個定義,是偷比較不能被原諒,還是愛情裡寫過的那樣,現實中多的是錢沒有賺幾張,大男子主義倒是一點沒少的男人。

他們有一個特性:收入少,甚至還沒有妻子多。在家裡什麼家務都不做,周末也不在家中分擔事務。當感受到妻子的怠慢時就大發雷霆,以此來重申自己的男性權威。

...

就像姚晨飾演的李捷所說:“這個時代對女人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不算是一個職業。”

作為女性,一定要堅持提升自己,要念書要有自己的工作。這樣,你們可能的遇人不淑才不會變成送命題。

(本篇完)

喜歡影視劇、美食和旅行的天秤座80後妹紙,喜歡一切新奇溫暖的事物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留言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