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了劇情,讓我們來看看影片信息。

《找到你》國慶節後期開始在内地影院熱映,有觀衆發現該片與2016年底在韓國上映的電影《迷失:消失的女人》高度相似。由于中國版的是在韓國版兩年之後才推出,坊間流傳後者抄襲或者翻拍前者,這其實是不精确的。

今年6月,《找到你》在上海電影節展映的時候,制片人陳潔就已經回答了媒體指出的兩片部分雷同的疑問。原來,該片是“一本兩拍”,影片《找到你》擁有韓版的版權。編劇通過本土化的再創作,融入本國的文化元素,從而使得影片為接地氣。當然,從劇本的完成度來看,我個人更推薦大家去看韓國版。

...

同時,“一本兩拍”這個模式對于電影界和觀衆來說其實并不陌生。之前,最成功的案例是2015年的《重返20歲》。韓國版的《奇怪的她》首先上映,在韓國收獲865萬觀影人次;此後,根據其劇本再創作的中國版《重返20歲》由陳正道執導楊子姗主演,中國票房高達3.6億元。從我個人而言,中國版的更能受到中國觀衆的喜愛。

...

《找到你》的影片導演為呂樂,這是他的第八部長篇電影。之前他是張藝謀的禦用攝影師,主要參與作品有《有話好好說》、《活着》等。在做導演以後,他也擔任過馮小剛的電影攝影指導,如《集結号》、《唐山大地震》及《非誠勿擾》系列等。同時,他曾憑借《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拿到過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

作為一名喜歡用純自然光的攝影師,呂樂在該片中充分沿襲了他這一喜好,很少采用到人造光。同時,隻要你在觀影的過程中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導演在夜景戲中用了不少眼神光,由此也可以看出導演想要突出這兩位女主的意願。比如,在孫芳抱着孩子在暴雨夜蹲在哭的這場戲,原本應當是黑燈瞎火看不清她的臉的。但是,導演為了凸顯出這個角色使用了眼神光,營造出了充分的電影感。

...

《找到你》是一部少有的雙女主電影,由姚晨和馬伊琍擔任主演。在觀影之前,我就聽朋友說這次兩位女主演技炸裂,能清楚的感受到姚晨表演上的提升。這點在我觀看完韓國版後,有了一定改觀。

姚晨在這部電影中成功塑造了職業女性形象,有很多地方外在形象特别好。她所在的職場壞境,包括法庭辯護、與朱敏的庭下交鋒、客戶應酬,整理營造的相當不錯。但是,從專業性上來看稍顯不足,尤其是最後法庭上這個角色的所言所行其實是有違職業道德的。從表演來看,相較于之前的《離婚律師》當然有了顯著的提升,但始終給人用力過猛的感覺。

關于孫芳的飾演者馬伊琍,網上最多的評價就是她這次塑造了一個極為成功的村婦形象。這點當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她在三個身份(村婦、小姐、保姆)的演繹上,展現出的均為單一的呆滞形象。

觀影過程中有兩個場景會聽到抽泣聲,一個是多多被要求強制出院,一個是多多死了孫芳抱着她在雨中大哭。不可否認這确實是一個淚點,但相較于韓文版來說,中文版在處理上顯得有些過于刻意了。

...

韓國版片名叫《消失的女人》,乍看之下和《消失的愛人》有些類似,事實上影片也遵循着懸疑片的模式将重點落在了保姆這個角色上。中國版片名為《找到你》,很明顯的将重心轉移到了找孩子這件事情上,在懸疑上削弱了很多。

在韓國版中,母親在一路追尋孩子的線索的時候,她同時也在被警察追蹤,甚至一度被铐在了警察局裡頭。孩子的消失是否是母親自導自演的一出鬧劇,這個矛盾點貫穿了電影全程。母親在找女兒的同時,還面臨着需要向警察自證清白的雙重危機,這種懸疑元素的鋪陳使得觀衆在觀影過程中充分的感受到緊張感。

而在中文版中,警察很快就相信了李捷的說辭,除了婆婆之外其他人一直就輕而易舉地接受了李捷并沒有把孩子偷藏起來的設定。李捷在孫芳同鄉處查找線索的時候,遇到警察追堵。但下一場戲就過度到了醫院裡面孫芳孩子被強制出院的一幕,矛盾再度回到兩個女人也就是兩個階層的人對立點上去,李捷需要向警察自證清白這一過程再度被輕松帶過。

...

韓國版中,保姆是一名從中國買來的偷渡客,影片集中探讨的是偷渡及移民究竟算不算本國國民這一點。但正如我們所知的那樣,移民問題并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基于這樣的實際情況,相較于韓國版而言,中國版最大的亮點就是建立了明确的階級對立。

整個電影其實圍繞的就是這兩個女人的對手戲,中國版把這兩個女人背後的階層屬性強化的非常明顯。李捷這個角色在片中的形象,韓國版表現了角色的狼狽,而中國版更多的是表現了角色的光鮮亮麗。

在韓國版中,孩子母親是一個公司相當于宣傳PR的角色,會被領導罵到狗血淋頭收入也比較微薄,她代表了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在工作的母親形象。在中國版中,孩子母親是一名律師,相較于韓版顯的更為精英階層。李捷對孫芳是一種絕對的俯視視角,這點我們可以在其給孫芳的面試以及在後期他們相處過程的細節中清楚地感知到。

而這種階級對立感,其實是配合了大量的電影語言的。影片中,隻要是出場孫芳及其差不多階層的人物時,都強調了他們俯身或者跪倒這一類的肢體行為。比如影片中有一幕,孫芳需要俯下身去給李捷的腳後跟貼創口貼,制造出了一種底層對于精英的仰視角度。

在醫院,孫芳的孩子因為沒錢被要求強制出院,而孩子的床位則剛好被李捷的孩子用了的這場戲,給到孫芳的就是一個低機位。孫芳先是跪在地上抱住了李捷丈夫(是這家醫院的醫生)的大腿,祈求不成後,孫芳又坐在住院部的過道裡仰視病房中李捷夫婦倆。這些畫面,都進一步強化了孫芳這個階層對李捷這個階層仰視的對立感。

...

設置階級對立感是中國版的亮點,但是在甲闆上的這場戲則是本片的敗筆。在這場戲中,李捷跪在甲闆上不住地磕頭求孫芳放過她的孩子,難免會讓人想到難道上層階級的人群隻有通過對下層階級跪地求饒才能換回自己的孩子?

孫芳這個角色确實很悲慘。她出生在農村本就貧困,遇人不淑丈夫在結婚當天就對她拳打腳踢,好不容易生了孩子還是個女孩并且生患重病,因為交不起錢孩子隻能被要求強制出院,最後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孩子就這麼走了。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迫使孫芳慢慢走上這條路的原因,可是這一切難道就是李捷造成的嗎?為何到了電影最高潮的地方,變成了精英階層的李捷在為了孫芳這一世的苦難買單?

本來,如果本片并沒有設立階級對立這一點,那麼我們可以将這一幕看成就是李捷這個不稱職的母親向充滿母性光輝的孫芳下跪忏悔。這一丁點問題都沒有,完全可以說是劇情推進的需要。但一旦上升到階層,底層所面臨到的種種問題,就是白領階層精英階層造成的嗎?由此可見,在這種類型片的裡面做了現實主義的批判其實并不是一種好的嘗試。

這類的現實主義矛盾,在我們國家的體制下大家其實不難明白到底是誰造成的。孩子得了不治之症醫藥費為何如此昂貴,孩子為什麼沒有醫保,醫院的床位又為何如此緊張,還得是走後門擠掉窮人才能有床位?

就像之前我們在看《我不是藥神》的時候遇到的問題一樣,大陸地區的商業片為了過審是不可能也不敢去批判真正應該為這些情況買單的對象的。于是,背鍋的就變成了他們可以捏的“軟柿子”。就如同《我不是藥神》中最後變成背鍋俠的國外藥品廠商(影片中藥廠代表被可以塑造成了西裝革履表情冷漠的形象),而《找到你》中承擔這一切後果的則變成了精英階層。

就我而言,出于國情的考慮影片不敢不能披露真正的事情大家可以理解,畢竟拍一部片子不容易誰也不想讓心血折在半路上。但影片全程帶節奏的把火引到了本就不該為這一切買單的階層上面,這就有違了一個電影人的職業素養。影片無形中成了體制的幫兇,不去讨論如何去從根本上解決底層階級遇到的困境,反而挑動了大部分群衆對精英階層的厭惡情緒。

...

最令我不解的,還是李捷片尾在法庭上的一番獨白。我很清楚這是想讓這個角色做一次人性上的升華,這也無可厚非,但這一舉動其實帶起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影響:道德高于法律。同時,在法庭上展開這一番話就使得本來觀衆心中那個對朱敏說出“作為女性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作為律師我希望你認清事實”的職業女性形象蕩然無存。

從李捷這個角色的設定是律師這一點上來看,如果要做升華其實我覺得還可以從法律的角度上來,呼籲立法更多關懷女性的合法權益和完善社會基礎保障體系。退一萬步來說,如果電影最後處理成李捷從這單case中辭職,片尾的這些話語是對這朱敏說的,也可以是獨白,甚至可以是日記形式的出現,我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影片中,李捷直接在法庭辯護過程中倒戈相向“背叛”了客戶,試問這律師你李捷以後還做不做了,還有誰再敢來找你辯護?這違約金準備賠償多少,律師執照會不會被客戶告到直接吊銷?一句話,要煽情要升華都可以,但絕對不是片尾的這種處理方法。

(未完待續)

喜歡影視劇、美食和旅行的天秤座80後妹紙,喜歡一切新奇溫暖的事物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留言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