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了第一部的色彩、聲效、巨物美學,維倫紐瓦保持了他一貫擅長的風格:用少表達多,用孤獨的喧嚣表達宏偉的沉默。影片接近尾聲時,“觐見”皇帝的保羅•厄崔迪的耳邊響起潮水聲,來自故鄉卡拉丹的回憶湧上心頭,那裡水從天空中落下,仿佛已經是上輩子的事了----這就是維倫紐瓦對聲效的運用為什麼是神。不過沒有了第一部的震撼,這已經不能作為打滿分的理由了。

盡管有第一部的鋪墊,第二部還是足足用了兩個小時來拍一些相對平淡的日常。最後一小時的高潮叠起還算不讓人失望,兩小時的沉悶一掃而空。但前面的等待畢竟還是太長了。

至于豆瓣上目前一些因為錯誤理解故事内核而打出的低分評價,看了隻讓人感到無奈:他們犯了和當年<沙丘>第一部小說的讀者們同樣的錯誤,搞錯了沙丘這個故事的主題。沙丘從不是一個簡單的王子複仇記、白人救世主的故事。保羅厄崔迪隻是一個被精心栽培出來的彌賽亞,他追随預言和先見走向的道路并不通往拯救而是通往毀滅,接受了救世主身份之後的他陷于對預言和先見的恐懼一錯再錯,最後衆叛親離、孑然一身地死去:這樣的故事,與其說是英雄傳奇,不如說是警世寓言。維導本篇的改編其實已經借助斯蒂格滑稽戲般的宗教狂熱和契尼的遠走埋下了批判的種子,隻是可能還不夠明顯,讓許多朋友驚詫了。

好在目前票房表現不錯,第三部應該問題不大。希望第三部好好作結。按照這個勁頭繼續拍下去,維倫紐瓦有望成為這一代最好的科幻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