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時代開始追這部劇,作為當時老友記之後最好的平替,這部劇在前幾季可以稱之為适應了新時代的青出于藍,更重要的是相比于老友記一開始傳統的情景劇結構,本劇留足了懸念,一直勾着大家想知道老媽的身份。

後來工作以後斷斷續續地追,也一直看到了大結局。說實話,從中間Benny和Robin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很不喜歡了,所以第一次看到後兩季以及大結局的時候其實很不開心。

最近難得有空用了兩周的時間,把9季從頭到尾刷了一遍,2刷之後反而覺得Robbin的合理性更強。

首先,站在編劇的角度,其實一直在鋪墊很多細節,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有太大的感觸,知道結局以後回過來重新看,感覺就特别明顯了,無數次編劇都在鋪墊Ted心中唯一的真愛永遠隻有Robbin 。

其次,抛開現實的合理性,隻探讨劇中人物,其實Robin和心理醫生談戀愛那一集,我覺得就已經把這部劇的本質以及最吸引人的地方講清楚了。那就是和老友記吸引我們的地方一樣:你要有多幸運,才能遇到一群和你志趣相投情、情同義合的朋友。如果,你能認同五人組之間病态的情感依賴是那麼的彌足珍貴,這種感情甚至能夠超越愛情,那劇情的演進就更有合理性了。

我傾向于認為結局從一開始就是設定好的,我相信大部分人也心裡也有感覺,永遠會跳不開Robbin這條線。隻能說BARNEY在後期的演繹确實更加出彩,大大增加了這個角色的戲份。但是Barney這條線的結局是注定的,注定無法修成正果,注定必須浪子回頭,隻是一個基本價值觀的問題,不管Barney怎樣固執的把各種劇中的反派人物當作主角,但是反派終歸隻有反派的命運。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套用陳奕迅的經典歌詞,這句話其實完美诠釋了真實的男女之愛,愛等于不公平。第九季的老媽完美得過于理想主義,以至于大家遮住了眼睛,忘記了這是不可能的。Ted和Robbin才是真實的,Ted從第一眼就愛上了Robbin,Robbin被Ted不斷地付出所感動,從喜歡上升到愛,這也是愛。

與其說編劇為了圓回來,強行回到Robbin這條線,不如仔細想一想他為什麼放着看似完美的老媽這條線收尾不好,一定要拉回來,我相信隻有能體會陳奕迅那句歌詞的人,才能懂得編劇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