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片名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星爺的同名影片,隻是前者上映于1983年,後者則于1999年,雖然晚了16年,但同樣聚焦底層小人物的故事,星爺的緻敬有其不一樣的情節,不一樣的内涵,同樣值得一看。但本片德尼羅的演繹精準再現了一名喜劇演員的偶然成功之路,但所有的成功都有其原因,因此我想試着分析馬丁.斯科塞斯《喜劇之王》中主人公Pupkin的性格特征與其為何會成功之間的關系。

1、 貧窮又悲慘的童年。根據Pupkin在首次電視脫口秀中的說法,其家裡非常貧窮,父母均酗酒,對pupkin疏于管教,而pupkin在學校也常常被欺負。雖然脫口秀演出往往會有誇大的成分,但藝術的創作往往來源于真實的故事。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pupkin出生底層,他的童年并不幸福。喜劇的核心就是把悲劇的東西撕碎了展示給别人看。正是因為Pupkin這些苦難的童年經曆,讓他積累了和别人不一樣的素材,對生活的辛酸痛苦都付之一笑,因此在首次電視演出就獲得巨大的效果。

2、 單純又天真的性格。Pupkin特别容易相信别人,他不懂人情世故,不知别人有些話隻是客套和委婉的拒絕。傑瑞說可以打電話給他,他就不停的打電話找傑瑞幫忙,他不明白這隻是傑瑞的客套;龍女士說最好有錄音或有他演出會派人去看,他就毫不懷疑錄好音送來,他不明白這是拒絕;前台小姐告訴他傑瑞不在,他就真的相信并坐着繼續等。他一次又一次被人叫錯名字,他絲毫沒有疑慮過别人的話是謊話,别人的行為隻是禮貌,并非真誠。現實的冷酷對他絲毫沒有影響。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壁。别人嘲笑他,嫌棄他,覺得他是個怪人。但他卻從未抱怨、沮喪、灰心。可是就是這樣的一個怪人,他心無旁骛,簡單又天真,他心中唯一所想的就是要站在喜劇的舞台,展示自己。但凡他對現實多考慮一些,他或許就會被迫放棄,可是正是他的這個性格特征,讓他最後獲得了成功。

3、 執着近乎偏執的信念。Pupkin34歲了,他說:自己的一生,一無是處,可這也變得有些好笑。他喜歡喜劇,盡管年紀不小了,可是他從未想過放棄,哪怕是一而再的失敗碰壁,心中對喜劇的喜愛和夢想也從未改變,可他隻是底層一個沒錢、沒權、沒勢的小人物,沒人幫他也沒人睬他。獲得一個機會是如此困難,他窮盡一切辦法,仍然沒有任何可能。最後的最後,他铤而走險,為了一個機會,可能也是最後的演出,堵上了一生。甯為一夜之王,不做一世悶蛋。他和瘋狂粉絲瑪莎策劃了傑瑞綁架,破釜沉舟,終于獲得了一個上電視的機會。這種對初心的堅持,對喜劇的信念,對演出的偏執造就了最終的喜劇之王。

4、 抓住一切機遇的能力。Pupkin最終還是坐牢了,六年的牢獄最後不到三年便出來了,但他坐牢也沒有閑着,出書,上雜志,利用一夜成名的機會,繼續為自己的夢想努力,并最終成為了傳奇。雖然故事的結局很完美很圓滿,但現實中即使有這樣的事情發生,Pupkin從此也是污點藝人,永不錄用。所以故事畢竟是承載着人們美好願望的故事而已,現實才是那個永遠冷酷、疏離的現實。

最後的,我想說一下羅伯特.德尼羅,這樣一個偉大的演員,再一次深深的敬佩。不管是《愛爾蘭人》《美國往事》中的黑幫老大,還是《憤怒的公牛》裡面的暴躁易怒的拳擊手,或是《布朗克斯的故事》裡真正善良的父親,德尼羅一次次精湛的演出,當之無愧的奧斯卡影帝。Res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