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分。


很多人說這一部純粹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pete飾演的桑尼參加賽前會議,全體工作人員向學生等待公開課教授發言一樣,等着桑尼說plan c(笑)。

pete那條線确實是個人英雄主義,但是Joshua那條線其實恰恰是這個天才車手從單打獨鬥式的英雄主義到學會團隊合作的人物弧光。

一開始這個黑人小哥Joshua是不屑于桑尼當他的隊友的,甚至在保住自己名次的時候絲毫不管隊友和車隊整體利益。


但是他是一個非常聰明和天才的車手,他并不是傳統那種恃才傲物到反派形象的小醜,相反他是那種看起來不在乎學渣努力但其實緊盯對手防止被對方超過的心機學霸。


當他看到桑尼的車速在提升,他馬上去模拟室要求按照桑尼的參數給他模拟,當他受傷之後,他去看桑尼20多年前重傷的視頻,而且一遍遍聽車内錄音複盤自己為什麼會失去控制導緻車損受傷。而且當他看到桑尼的全身心要争取名次同時輸掉那次賭博重新确立自己是第一車手身份時,他馬上從經紀人表兄弟給他準備的夜店活動中退出,他要投入全部注意力在比賽上。


其實我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具有真實感的天才車手,有社交媒體時代的擺拍作秀,也有自己第一團隊第二的自私屬性,也有對别人優點的快速模仿學習能力,是一個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加上他的天賦,這就是他能成為f1車手的原因。

而Pete用不被Joshua承認的行為,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他一點點。

最後阿布紮比站,他其實沒有計劃過要犧牲,但是Pete喚起了他心底對赢的渴望,一個賽季已經即将結束,是二十四站比賽從來沒上過領獎台,車隊所有權易主,他去找下一份工作——當然他也能找到。還是殊死一搏,為了車手的榮譽,保證至少車隊至少有一次機會站上冠軍領獎台,他在那幾秒間做出了選擇。


這也是他實踐了teamwork,印證了那句話f1 is all about teamwork,drivers,engineers and mechanics work together seamlessly.


所以我看到的恰恰不是Pete的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隐藏在他傳奇光芒下的,他帶着設計師,工程師和技師一起晨跑感受風的teamwork.

這其實是被沒有參與進來的Joshua看到了和學習到的,Joshua不願意承認桑尼是更優秀的車手,但是他正在悄悄模仿他,最終也實踐了隻要求車隊能赢分,勝利以外一切都不重要的競技精神。

Joshua的線其實拍的非常好,但是pete的線還是太流于俗套了,pete完全還是《好萊塢往事》裡的那麼一個形象,用我朋友的話說就是“年長,别人覺得你是快報廢的東西,但你有經驗和獨到的天賦,always know better,看向Joshua看似禮貌的微笑, 傳遞出來的其實是對年輕莽勇的一些善意嘲笑”。pete的形象還是太符合一個西部片闖入者的設定了,事了拂衣去,不帶走一片雲。

電影本來就是造夢的工具,它編了一個太不可思議的夢,通過春秋筆法把這樣一場賽季末無關痛癢的比賽通過倒計時包裝成決定價值幾億美元車隊控制權的重要比賽。

說到底,這就是一年24場比賽的最後一場。桑尼隻是赢得了一次分站賽的冠軍,而看起來被約書亞通過同歸于盡的方式脫下神壇的漢密爾頓,他赢得過7個年度總冠軍,這樣的分站賽冠軍,他赢下過105個。桑尼的人生最耀眼的一天,隻是漢密爾頓生命裡普普通通的105天中的一天。一輩子從來沒有赢過的小人物們拼盡全力赢下一場勝利和尊重,我甚至看出了一絲周星馳電影角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