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不是一部簡單純粹的驚悚兇殺片,也不是一部鋪陳劇情的推理懸疑片,這是一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讓人觸目驚心的故事,它以真實冷酷的鏡頭語言為我們還原了自1993年以來在墨西哥邊境城市華雷斯市發生的數千名婦女勞工連環兇殺案,意欲引出對女性人權的探讨以及公衆和政府的廣泛關注。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墨西哥的華雷斯市,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公司在美國邊境的墨西哥建造工廠,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零關稅,這些公司以極其低劣的成本制造商品并銷往美國。在華雷斯有超過1000個這樣的工廠,它們被稱為“馬奎拉多納”(maquilaoras)。“馬奎拉多納”隻雇傭年輕的婦女,因為她們的工資低也不會抱怨長時間的工作和不利的工作環境,這些工廠絕大多數是24小時運作的,許多婦女在深夜或者是清晨在上下班途中被襲擊,但是公司卻沒有為那些婦女們提供安全保衛措施。于是華雷斯市被兇殺的陰影籠罩着,那些婦女勞工們在不享有任何權利保護的情況下早晚幹着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在勞累與恐懼的伴随下惶惶不可終日,在生存條件極端惡劣的工棚裡幻想着遙遠的故鄉和生活的出路。

美國主流媒體記者勞倫(Lauren)為了獲得獨家報道而前往墨西哥邊境城市華雷斯市(Ciudad Juarez)去調查一宗多年來一直未能破獲的連環兇殺案,這些受害婦女大都是在馬奎拉多納工廠的年輕勞工。一個叫伊娃的印第安女孩是多年以來這些兇殺案裡唯一的幸存者,勞倫為了幫助伊娃脫離險境和深入調查,不惜将自己置于危險之中,随着調查的深入和線索的明朗化,勞倫發現在這些連環謀殺案的背後隐藏着肮髒的内幕和不可告人的秘密。
當勞倫準備申張正義,為維護婦女勞工們的權利而向公衆揭露事實真相的時候,報社的主編喬治卻拒絕刊登她的報道;馬奎拉多納工廠的股東之一馬克安東尼奧對她說道,“聽着,你應該現實點,在任何國家都有兩種法律;為富有的有權勢的人準備的法律和為所有其他人準備的法律,不要以為在美國就有所不同,因為我一直在賄賂兩邊的政客,你以為這些是靠什麼建立起來的。”在他們的眼中,階級和财産已經成為人權的符号,成為法律的符号,因此他們可以為所欲為并将早已消失的奴隸制度籍由工業利潤的獲取而再度複興。

那些在華雷斯市投資辦廠的跨國公司打着繁榮邊陲國家經濟與加強國與國經濟實體間經濟合作與往來的旗号,在其表面之下隐藏的卻是魔鬼一般的奴役化工業制度;是跨國集團公司和資本家為了積累資本而敲骨吸髓般地對女工進行剝削和壓榨;是物欲橫流的上流階層對那些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同時也被他們榨幹每一滴血汗的下層女工的殘害與非人道主義。
在勞倫的獨家稿件中寫到:“華雷斯市婦女的慘叫是無聲的,因為沒有人會去聆聽,從女工勞動力中榨取利潤的巨無霸公司不會;通過自由貿易協定而同時獲利的美國和墨西哥政府不會;沒有人會聆聽,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一個事實,這裡有很多兇手,整個濫殺的趨勢變得越來越嚴重,越是否認和隐藏,很顯然,隐瞞要比保護這些婦女來得低廉,金錢才是底線;所以喪鐘不斷響起。伊娃希梅内斯,16歲,她在工廠裡裝配電視機,她每天掙5美元。”此時我腦中似乎又在回蕩着無數的機械碰擦聲,沉悶的播音聲宣告着一班已經結束,另一班即将在10分鐘之内開始,請盡快離開;我眼前似乎又看到那密不透風的充滿沉悶與緊張的壓抑工廠間,如潮水般褪去的疲憊不堪的女工呆滞的眼神和抽搐的面部神經。

飾演那個具有孤膽英雄主義氣質的女記者勞倫的詹妮佛 洛佩茲是我最喜愛的好萊塢女星之一,而她也因為出演這個角色而被國際特赦組織授與名為“Artists for Amnesty”的人道主義獎。她那美麗容貌中滲透着野性與高貴相交織的氣質為她塑造那個曾經在下層階級中有着殘酷童年卻被白人夫婦收養并一心想成就自己的事業的幹練強悍的女記者形象展示了工具性的作用。

正是這個視自己的事業為生命的勇敢強悍、機敏幹練的女人為了底層階級女性的人權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她不懼政府和上流階層的威懾力而義無返顧地揭露着事件背後肮髒的真相,她想讓公衆明白一個事實:在馬奎拉多納的所有被剝削,被壓榨,被殘害,甚至是被謀殺的女性勞工應該和所有的大衆一樣享有生存的權利,享有自由的權利,享有平等的權利,這是每一個因其為人而理應享有的基本權利。
(原創保護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絡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