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的電影一如既往的高質量,優秀的導演技法,漂亮的鏡頭,長鏡頭調度,配樂都是極其優秀的,但這也讓人看着費力,這也印證了那句話,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
pta是美國著名導演,電影史上首位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大滿貫的導演,1997年,他監制并編導了劇情片《不羁夜》,憑借該片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2002年,他憑借愛情電影《狂野之愛》獲得了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07年,他編導的劇情片《血色将至》讓其獲得了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2012年,他執導的劇情片《大師》使他獲得了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這部電影涉及元素多樣,政治話題争議很大,在左派和右派上,pta并沒有站任何一方,全是批判,看完電影就瘋狂刷豆瓣,看到一篇影評,受益良多,pta批判的是人性的虛僞,社會的混亂,人人都是自私的,女主的母親是一個極其鮮明的人物,他所屬的法式75打着自由人權的旗号,卻做着危害他人的事,而她一個黑人,威脅人質時殺死了自己的同胞,所以他并不是為黑人發聲,她僅僅是為了自己,從她處理男一男二的事也能看出來,她說沒人能束縛住他,但愛情本質是不自由的,所以他并沒有愛任何人,他隻愛自己,一個自利主義者,但又何嘗不是每個人内心的寫照,不過我們用理性将它束縛住了。
逐車戲應該是讨論最多的地方,我認為這場戲出彩就出在節奏,和剪輯排列,像是文學寫作中的排比手法,既有節奏又不失新穎,我很喜歡,再加上循序漸進的音樂,美國西部起伏的地形,節奏感非常棒,我認為美中不足的是太規整了像排比句一樣,讓我能猜到下一個鏡頭是什麼。
總的來說我還是比較喜歡這個片子的,祝pta在電影節順利。
9.1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5.1純真而封閉的年代
《純真年代》是美國作家伊迪絲·華頓在1920年發布的長篇小說,曾獲1921年的普利策小說獎,故事發生在1870年左右。華頓出生在美國富裕家庭,對上流生活有着清晰的認識,她經曆過一場不幸的婚姻,這使她對純真的愛情與當時的一戰後的r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