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韓民國的大男子主義還是有點嚴重,影片用一個個例,表明為了扶養幼兒辭職在家的家庭主婦日子過得很不開心,得了産後抑郁症(注意此時小孩已經26個月了),女主的精神狀态影響了男主和雙方父母(影片順帶講了一下婆媳矛盾),作為既有兒子又有女兒的婆婆,很明顯是更偏向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兒媳,女主承受了太多委屈和壓力,她的發洩方式就是出現精神分裂——用别人的口吻和對方說話,屬于幻覺,自己還沒有發覺(後來男主告訴她)。

女主的溝通方式有待提高:1)和男主應該直白、明确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想法,男女思維路數不同這點是常識,所以有了委屈或者太辛苦,不要憋在心裡,比如你想出去工作,哪怕是兼職,男主一開始不同意,可問題的關鍵是什麼——是幼兒的看護問題,找到保姆一類的替代者是最好的選擇(這比讓婆婆或者媽媽帶孩子要好些),夫婦倆的育兒之道保持一緻很重要~2)和婆婆打電話時太過急切,自己上班的事情沒有說緣由而先說了結果,婆婆不着急才怪。和對方說話要想好對方希望聽到什麼,如果有反對意見自己應該如何解釋才對,女主三十多歲,給婆婆打電話之前應該想到才是。

放眼望去,現在就業方式多樣化,人們選擇的渠道比三十年前多得多。我們國家也有很多全職在家照看孩子的主婦——她們都是怨婦麼?都得了抑郁症?當然不是。很多全職太太不甘心自己隻局限于家庭這個小殼裡,她們有的雕刻出健美的線條,有的練就了一身本領,有的追求自己的愛好、弄成了事業,有的認識了其他志同道合的姐妹,大家還能弄個副業……諸如此類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我相信導演和編劇絕不是為了傳播負能量才呈現給觀衆的。

總結一下,電影傳遞給我們的,對于男性,還是要關愛一下我的妻子、媽媽、姐妹,體諒她們的“小情緒”,對于女性,要學會排解内心的煩悶,用合适的渠道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對于未婚男女,結婚其實并不是人生的必選項(死亡才是),女主的姐姐就沒有結婚、也挺自在。所以啊,做出重要決策(比如要孩子)之前一定要深思熟慮哦!

就這樣,烙鐵點個大拇哥吧???? 下個影評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