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對女人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不算是一個職業。
最近看完了《82年生的金智英》小說和電影,故事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韓國女性金智英從小到大由于性别歧視所經曆的普通人生。這是一部寫給女性的作品,出版之後在韓國成為一部現象級的存在。

電影在韓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遭到了許多男性觀衆的強烈抵制。他們對影片演員發起輿論攻擊、希望封殺該影片。許多男性觀衆表示對女主飾演者鄭有美感到失望,并且批評男主飾演者孔劉媚女權。他們聲稱這是一部小題大做的影片,完全颠倒黑白,誇大了事實。鄭有美公布出演決定後僅一天,就在社交網站上收到了數萬條負面評論。有人威脅稱,這部電影将成為她“演員生涯的終點”。
以“韓國第一美顔”稱号被熟知的女團Red Velvet隊長裴珠泫(Irene),就曾因為在粉絲見面會上分享了這一本書,而被部分男性粉絲圍攻、上傳惡意留言,甚至不惜燒毀Irene照片的來洩憤。

這本薄薄的小說何以引發韓國女性的巨大關注以及被中國網友打上8.6的高分,下面我将從4個角度談談我從金智英身上看到的女性成長中會遇到的4個性别歧視困境。
一、家庭成長:被他人教導成為乖巧、安分的女孩,在同一個家庭卻不能享受同等的愛
金智英的奶奶重男輕女,對待弟弟總是要比她和姐姐更好,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弟弟的吃穿用度要比兩個姐姐優越。金智英偷吃一口弟弟的奶粉,就被奶奶狠狠拍背;金智英和姐姐在嬉笑打鬧,奶奶對她們說:“女孩子啊,就要文靜,趕緊出來幫媽媽做飯。”
上一輩人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照舊傳承到下一代人身上,金智英的爸爸對三個孩子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愛。他從外國出差回來,給兒子帶回的禮物是一隻貴重的鋼筆,而給女兒的則是普通的筆記本;下班回來,隻給兒子帶回補品,被妻子數落之後,也隻是給小女兒補買了一份。
金智英和媽媽聊天,這才發現原來媽媽也受到不平等的對待。智英媽媽有一個當老師的夢想,但因為要賺錢供哥哥們上大學,即使是作為家裡最會讀書的人也隻能去做衣服。對此,她安慰智英說:“沒關系啦,當時的女孩子都是這樣的。”

傳統的教育當中,男人擔任傳宗接代的角色,是現在或将來的一家之主,隻需要在外打拼賺錢,一家人都願意花大量精力和金錢在他們身上,以保證在社會上能得到更多的報償;女人就負責在家做飯洗衣、照顧孩子,絕不能添亂,“賢妻良母”四字是衡量她們的基本标準。
去年火爆的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母對兩個兒子極盡偏寵,期待他們讀名校、找好工作、掙大錢;對女兒則百般吝啬,賣了女兒的房間資助兒子成家立業,中斷女兒的學業逼她放棄清華夢去讀師範學校。蘇母的重男輕女觀念造就了蘇明玉童年的灰暗色彩和長大後的反抗行為,一個家庭也因此失衡生出更多的嫌隙和矛盾。
金智英在公車上遇到不安好心一路尾随的男生,她借了手機給爸爸發求救信息。沒想到爸爸并沒有及時趕到,甚至還教育她以後穿着要得體,不要逢人就笑。就是因為這樣的教育,才會導緻“讨好型人格”的産生,遇到壞事情,不是對方的對,反而要從自身找原因。
蔣方舟在《奇葩說》中承認自己是“讨好型人格”,害怕起沖突,害怕别人不高興。後來她在《東京一年》書中寫自己的東京旅行生活,談到和一位倚老賣老的年長老師吃飯,她罵過對方之後摔門而出,興奮地趕緊和朋友打電話,說道:“我罵人了,真的好開心”。不用迎合,肆意生活,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真好。

二、學校生活:男生欺負你是因為喜歡你
金智英上學時被同桌的男生欺負,鞋子被對方踢到講台邊上去了,講課的老師聽聞是男生的惡作劇之後,告訴智英:“他是因為喜歡你才欺負你的”。
上次推文之後,也有人說朋友的文具盒裡被放毛毛蟲是因為她長得漂亮,男孩子很喜歡她。我實在是不敢認同,“喜歡你才欺負你”這句話聽着就讓人不舒服,非要把不成熟男孩的幼稚把戲解讀得這麼高尚。如果按這個道理,被欺負的女生應該以同樣的方法加倍回報“喜歡”才好。
所謂的“喜歡你才欺負你”,其實是站在男性的立場上,以一種居高臨下的視角,認為自己願意理睬你、欺負你,是一種“恩賜”。也許他們内心想的是:别的女生,我都不願意欺負,欺負你怎麼了?
在性别歧視的認知結構中,女性本身成為原罪,男性就是至高無上的上帝。在女性遭遇侵犯的新聞事件中常常可以看到指責女性穿着暴露的惡劣評論,這些人認為穿着暴露、行為不檢是女性被性侵的原因。但是據聯合國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性侵發生率最高的是穿着最保守的中東國家,而那些穿着暴露、性感大膽的國家,如歐美女性的性犯罪率反而很低。
小男孩表達喜歡的方式有很多種,聰明的男生會從對方的需求出發,保護對方不受欺負才是男子漢的行為,其他的破壞性喜歡隻不過是立着喜歡的靶子惡心他人,沒有小女孩會喜歡這樣的幼稚鬼。如果長此以往灌輸這樣的性别教育,隻會讓受欺負的女生不敢發聲,在受到欺負時就連她們自己也以為是自己的錯。

三、職場:因為生育功能而面臨職場危機
金智英大學畢業時,找工作成為一個難題,投了好幾家公司都沒能收到回複。同校有個學姐,成績優秀,卻也沒能通過學校的推薦進入企業工作,校方的解釋是:太優秀了容易給人壓力。
金智英好不容易收到一個公司的面試通知,面試的題目是如果上司對你産生肢體接觸你應該怎麼辦,之後面試的3個女生都沒有通過。最後入職的一家公司,女職員倒是有一些,但是在公司挑選組員組成管理小組時,那些表現平平的男職員被選上了,優秀的女職員卻沒有,原因是公司覺得女性不容易長久在公司發展,他們更願意培養能夠長期在職場的的男性職員。
因為清宮劇《延禧攻略》而被人熟悉的演員王媛可在事業上升期選擇了懷孕生子,她曾經在《我是演員》的舞台上哭訴自己11個月沒有拍過戲。成家後的演員像是進入了一道隔離門,從此和青春、愛情無關,隻能飾演媽媽、阿姨之類的角色。
這個時代對女人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不算是一個職業。
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最新發布的“性别不平等指數”中,韓國在全部144個國家中排名118位。在韓國,許多女性即便跻身精英之列,也難免遭遇偏見與歧視。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的數據顯示,韓國在發達國家中擁有最少的“職業女性”數量。 去年9月,韓國公正貿易委員會主席候選人趙勝玉遭到國會議員鄭佳潤公開指責,理由竟是,55歲的她“未婚未育,沒能給國家作貢獻”。
金智英最後因為照顧孩子放棄了上班,每天喂孩子吃飯、睡覺,用碎片的時間來休息,做一些平常媽媽會做的事。她得了育兒抑郁症,偶爾會變成另一個人,以他人的口吻說話。她像是失去了說話的自由,隻能借别人的口說出來。

三、婚姻:照顧孩子和家庭是本職,是“無比輕松”的休閑事
得知妻子生病,丈夫想請育嬰假,替換金智英讓她能夠去上班,婆婆卻嚴令禁止,認為金智英耽誤了兒子的前程;丈夫一家人相聚,嫁人的閨女也回家了,一家子其樂融融,金智英在旁邊幹活;頭一天晚上,婆婆剛送她一件精心挑選的禮物——一件新圍裙。
金智英幾次試圖重返職場,均以失敗告終,她像是敗下陣來,全心在家當全職媽媽。丈夫安慰她:你就當休息吧,好好在家看孩子。盡管心疼妻子,但在丈夫的眼裡,照顧孩子就是一件等同于在休息的事情,全然不顧照顧孩子要花費多少精力。一旦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又會被他人指責沒有盡到一個做母親的本分。
當她帶着女兒買咖啡時,旁邊的人小聲議論說她是“媽蟲”。在韓國,媽蟲是結合英文「mom」和「蟲」的韓文新造單字,用于貶低無法管教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幼童的年輕母親。這個新興名詞雖然用于指稱部分管教無方的媽媽,但不分青紅皂白使用在大部分母親身上,造成了普遍的恐懼和傷痛。這些年輕母親被視為丈夫的“吸血鬼”,不出門工作,依附于丈夫,而她們為育兒付出的情感和體力勞動,卻無人在意。
最近,《馬來郵報》報道稱,根據馬來西亞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的指導意見,女性隔離在家也要化妝,着裝不能太随意;為避免發生口角,妻子最好不要對丈夫做家務的方式指指點點,要盡量溫柔“嘴甜”。尤為離譜的是,該機構竟建議女性模仿 “哆啦A夢”的說話腔調,笑聲要“羞澀”且“有女人味”,并稱這會令人心情舒緩。而一旦發生沖突,也建議女性先“從1數到20”再回應。機構的建議引發社會的廣泛诟病,說了這麼多,都是對女性的苛求,大男子主義暴露無遺。
婚姻中的瑣碎一定要有人負責,目前社會上大多數還是女性承擔了照顧家庭的責任,女性的辛苦不是自己造成的,擺脫辛苦也不能靠自己完成。
正如《找到你》當中姚晨所說:“女性的辛苦不是隻靠自己強大了就迎刃而解,她需要男人的理解、家人的支持和社會的保護。”

《82年生的金智英》講述了許多女性會面臨的困境,普通的小人物,她是金智英,也是所有人。書中的結局并沒有一個驚天大逆轉,作者給了我們一個意料之外又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結尾。正如英國《衛報》點評說,“沒有異常”就是金智英的異常。
“她的人生平淡無奇,猶如無法獨立存在的附屬品。她是弟弟的姐姐、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親、婆家的兒媳、公司領導眼中面目模糊的下屬,唯獨不是她自己……從她身上,你仿佛看到了女人的一生。”
這是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金智英,我們希望的是,2020、2030、2040是不一樣的金智英。就像作者所說: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