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斌陳曉合作的《塵封十三載》集合了很多經典元素,連環兇殺,女性受害者,暴躁師徒組合和被迫卷入的警察家屬。

一個叫衛峥嵘的刑警隊隊長,資深、勇猛、強悍,近乎半神。

一個叫陸行知的刑警隊新人,好學、敏銳、文弱,有無限可能。

因為一樁大案,衛峥嵘心灰意冷,離開了刑警隊。

...

十三年後,陸行知也快要被逼瘋了,他沖到老霍的辦公室立軍令狀,我要是還破不了案,我就滾蛋,我就是個廢物。

一向在下屬眼裡沒太多威嚴的老霍,這次沒有使什麼懷柔政策,他大吼陸行知,你想得美,抓不到兇手就撂挑子不幹。 你失敗,失敗的是那些受害者,你要是放棄,受害者們才真正地失敗了。

...

時間跨度長達十三年,這中間有多少人和事情的改變自不必多說,大哥隕落,小弟崛起,曾經一味進攻的衛峥嵘,現在是派出所收發室任勞任怨的溫和大爺。書生氣十足的陸行知則成了現如今硬橋硬馬的實幹家。

也有很多沒有變,那些死去的親人還在他們家人的記憶裡,冤死的受害者還紮在警察心裡,罪犯的陰影還籠罩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

《塵封十三載》每集一個楔子,引出一條關鍵線索,循着這些線索,挖出當事人的社會關系、居住環境、成長經曆。被害者原本有特别多的未來規劃,兇手也有家人朋友小學同學。這些人原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有一天殺人作惡成了人生的分水嶺。

受害者再也沒有未來可談。

當年衛峥嵘帶着陸行知,十三年後陸隊搭檔老衛,他們尋蹤覓迹,深挖嫌疑人,一個個瞄準又一個個排除,每天都在期待和絕望中搖擺,心力交瘁是常态。

6位受害人,十多個受害者,懸疑撐到了最後一集,真相揭曉,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

這部劇最讓我喜歡的點是,破案是主線,警察是主角,但是心理側寫終于沒被警察和兇手瓜分殆盡。警察英明神武還是嘔心瀝血,兇手窮兇極惡或卑劣扭曲,主創終于都沒對他們一再特别再特寫。

最典型的就是大結局裡,衛峥嵘跟吳嘉,也就是張山山的對手戲,無論是對張山山心靈上的扭曲變形,還是衛峥嵘的忏悔和決斷,這在很多劇裡,完全是寶藏一樣的戲劇沖突,《塵封十三載》全都給到了,但一分也不多給,全都點到為止。

我身上有惡的基因。

我沒機會了。

衛峥嵘,你試着找過我嗎?

面對張山山的質問,衛峥嵘沒有痛哭流涕,也沒有借機忏悔,他表情複雜,瞬間下跪。下一秒,又在張山山企圖同歸于盡的時候,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這要是擱一些劇,可不是要對衛峥嵘人性的糾結做出一萬字讨論,沒有,懊悔,痛惜,善惡和職責,在關鍵時刻就是一次表情特寫和兩個具體的舉動。

...

對于被害者來說,抓到兇手到底能幹什麼?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所有逝者都沒什麼意義。那什麼才是有意義,别問,意義就是抓到兇手,告慰受害者,告慰每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