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遍看是在2018年底,大一,第一次失戀,自以為失去了人生中僅有一次的真愛。彼時,急切渴望如Tom般幸運地走出失去Summer的陰霾,盡快擺脫痛苦,邂逅象征新生的Autumn。

第二遍看是在2019年底,大二,逐漸淡化了最初失戀的痛苦,重新拾回了對文學的熱愛,瘋狂奔走于圖書館與書店,得益于趙老師的教導,開始憧憬能在學術方面取得成就。當然,偶爾,在某個幽怨深深的夜晚,依然會惆怅不已,輾轉反側,但已不再期待會出現所謂的Autumn來拯救自己,轉而相信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與救贖。

2020年底,一條出乎意料的生日祝福,幾個令人想入非非的故事,讓我誤以為終于邂逅了我的Autumn。失去“真愛”的傷痛逐漸被令人眼花缭亂的浪漫奇遇所沖散,無數次感謝上蒼,讓我忘卻何為憂傷。2022年8月初,第一次發現被劈腿,被無縫銜接,9月複合。2023年4月底,第二次發現被劈腿,被無縫銜接,正式成為前任。近日被共同好友詢問,才得知前任已訂婚。

第三遍重溫此片,2023已過半程。終于醒悟,原來,前任并非我的Autumn,而是比Summer更Summer的Summer。

此次重溫,最意外的收獲在片尾。Tom一改被動姿态,主動邀請Autumn喝咖啡。旁白一語道破天機:“Tom終于明白,不存在命運,一切不過是巧合。他決定争取……”不禁思索起我的兩段戀情:

高二休學插班的第一天,倘若初戀沒有主動幫助手足無措的我,難道,此生,我就不會再經曆愛情?它當真是失之絕不可再得的“真愛”?同樣,假如大三那個冬夜,沒有收到那條祝福短信,我的人生,當真就光明一片,不會經曆任何挫折與傷痛?有沒有可能,也同樣會失去許多樂趣?也許,一切真的就隻是巧合,所得與所失,皆為機緣,隻是深陷其中的我們,往往将其看得過重。所謂“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愛情本就是人與人關系的不規則運動,隻是我們賦予其過多不切實際的羅曼蒂克幻想,竟然忘記享受本身才是真谛。所以,無論Summer還是Autumn,她們都隻是人生的某一過程,而非意義本身。意義,也即如何看待,來源于我們的本心,也映照出我們的本心。

此時,我不再同情Tom,也不再渴望邂逅Autumn。我要開始享受我的人生了。

希望,不會再有第四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