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記不起第一次看EVA是何時,那時隻記得這是一部很标準的熱血少年機甲漫,與其他同類型作品别無二緻。但同一部文學作品在不同年齡段去欣賞,就是會有不同的體驗。在經曆了一些事情即将奔三的年紀,我選擇再次回看整個EVA系列,我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現在是西曆2025年11月1日,晴空萬裡,此時的我坐在影院内的沙發上,一邊聽着《One Last Kiss》一邊碼下這些淺薄的文字。縱使《新·福音戰士 劇場版:終》早已是某些人眼中上映了4年的“老片”,我本人也看了數遍,但真的坐在影院觀賞後又會有嶄新的感受與領悟。庵野秀明及其團隊,八年時間磨一劍,讓這個重啟之後的故事實現了在我看來“非常完美的不完美”的收尾。
前作《Q》我并不喜歡,我當時甚至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數,甚至也對庵野秀明的能力産生了質疑,但随着《終》的落幕,我原諒了庵野秀明,原諒了自己。作為系列粉絲,本片的部分情節在我這裡并沒有達到1997年劇場版《Air/真心為你》的高度,尤其是我最喜歡也最難受的部分,葛城美裡的犧牲遠遠沒有1997年版“成人之吻”那樣直接與感人。過了這麼多年,我早已忘記了TV版與《死與新生》中的大部分情節,但這一段卻記憶猶新。
但是庵野秀明似乎就是有這樣的一種魔力,縱使我不滿意其中的幾個小地方、更想看到的是明日香牽着真嗣的手跑出車站擁抱新生活,但随着結局到來,我也如同其中的角色一樣選擇了釋懷與坦然。大概是我真的想明白了,也或者是我已經“被現實生活所擊敗”,世上沒有十全十美,不可能回回都心想事成,眼下所擁有的一切,有可能就是命中注定的最好的安排。可能《新·福音戰士 劇場版:終》并不是每位粉絲都想要的結局,但至少在我這裡,這就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浪漫的結局。
我确實看了很久的EVA,但(沒有任何理科頭腦的我)對整個系列的設定、世界觀等部分一直都是模糊不清的樣子,這次回看《終》,許多專有名詞、大篇幅的幫助觀衆理解的解釋性片段,我依舊看得一頭霧水。不過我早已不是那個懵懂的、鑽牛角尖的少年,我更喜歡用“不要去理解它,要去感受它”來麻痹自己。庵野秀明和其團隊也确實沒有讓我們失望,《終》在場面表現、構圖、特效等方面無不令人發自内心的驚歎,這不僅是對觀衆的一次從内到外、從頭到腳的感官震撼,更展現了日本動漫産業的高度工業化與現代化,即使是抛棄劇情單看這些戰鬥場面也早已值回票價。
作為一個對這方面并沒有太多深度研究的普通人,我所能領悟到的關于《終》的一切,可能就隻是一些人盡皆知的樸素道理。碇真嗣、明日香、绫波麗、葛城美裡、碇源堂…每個角色都是如此性格鮮明,在身邊也能找到類似的家夥。正如我上面所說,沒有絕對完美的事物,我本人也曾經是碇真嗣們的其中一員,敏感懦弱,因為失敗受到打擊而選擇主動放棄,堅守“逃避可恥但是有用”的信條,行走時間十幾年。執迷不悟的我中二地認為我的選擇并沒有錯誤,但卻忽略了身邊真正關心以及想要給予幫助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新世紀福音戰士》系列對我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這大概也是痞子堅持把這個故事講了3遍(加上貞本義行的漫畫就是4遍)的緣由,(除了賺錢)他真的想要讓所有陷入人生低谷的人親自跟内心裡把身子縮成一團的真嗣君道别,同時也跟過去别扭的自己道别,然後說一句:“再見了,所有的福音戰士。”
人終究是要面對現實的,腳步也終究要向前走的,我們不可能自始至終被困在那個蟬鳴綠葉的夏天。“你該長大了,身邊的人和世界并不會等你。”現實生活經常不會照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發展,充滿了苦難與艱辛,計劃也總是趕不上變化,但除此之外還有人與人的信任與新生的希望。你當然可以選擇沉淪,但還請你能早日從中走出,擁抱新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說,看完這部片子,真正被補完的都對線生活去了,隻有沒被補完的還在回憶EVA。
與喜歡的人或者所愛之人發生親密關系,這是屬于生理層面的成人禮,但觀賞《新·福音戰士 劇場版:終》則是我精神層面夢醒的成人禮。随着“終劇”二字的出現,新劇場版的故事已經畫上了休止符,但同時這又是我人生的一段嶄新的起始。《終》是EVA系列第一次登錄大陸院線,估計也是最後一次。我看的不僅僅是電影,更像是對過往人生的深重告别。
雖然但是,看完依舊感到遺憾,為什麼真嗣拯救世界之後還是要上班啊,難道宇宙一切的盡頭還是成為社畜嘛?
寫完了這些文字,我也要起身,繼續與生活對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