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覺得豆瓣對于國産電影是比較苛刻的,有些我覺得還不錯的電影甚至隻有6分。
評分隻是參考,重要的是自己感興趣。于是在即将下映的關頭,還是選擇了買票進電影院。
然而這次豆瓣評分并沒有冤枉, 甚至感覺還有一定的下降空間。
觀感不好首先是因為臉譜化,進而衍生出的浮誇與降智。
像是本煜飾演的反派恨不得把反派寫在臉上,而跟他唱反調的任總就是為了唱反調而唱反調,甚至不調查下男主的背景就全權投資他開公司。而富家私生子做監事的設定也是尤為俗套,私生子那必須有跟父親的愛恨情仇,他跟男主一起在窗前大喊的時候感覺尴尬得要死,這是瓊瑤劇的模闆?
管理層是精英風,董事會是土豪風,人物都是按照這種風格模闆去套,作為一個現實題材作品,但實際觀感卻完全脫離現實。調查人員拽的就像審訊官或廉政公署,分分鐘可以叫來的大批保安就像是獄警,這真的是一家公司嗎?
其次是男主以及劇情主線的問題。一般來說男主都有其成長曲線,從落魄到振作到組隊到成功,人物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豐滿,并推動主線劇情直到高潮。
但《勝券在握》的男主幾乎全程都在吃癟,作為一個公司創始的技術向老人,居然真的就拿不出什麼技術成果,居然真的全程在騙。
騙上級不說,對自己隊友也騙,甚至直到公司解散。主角一直是被動的應對,遇到問題想的是趕快跑,實在是不讨喜。
第一次鼓舞團隊居然還是靠的隊友托尼,而且關鍵這次鼓舞莫名其妙團隊就相信了,AI問題不是還是沒解決嗎?男主怎麼還沒發揮作用呢?
最後也是最關鍵最出戲的地方,都2024年了,這AI就這麼個樣子嗎?
如果是這電影是2023年以前立項的那還能理解,但上映的2024年,大家對AI完全見怪不怪了。
你倒是整幾個更高級點的AI啊,就這個鐵盒子還是用人假扮的,還是用打電話這種方式,居然能騙到人?觀衆都唬不住,電影裡的高管董事卻能唬住,那真的就顯得這些人太弱智了。
你好歹請些科普博主,搞些高大上的專有名詞把觀衆唬住啊,結果就是一些“代碼”、“計算卡”、“大模型”這種,連财經新聞的專業名詞都會更多,就這種隻會給人感覺一眼假。
你哪怕整個現在還沒有的AI機器人呢。聊天AI現在太普遍,就顯得電影裡的AI太傻缺。
總之,這是一部讓人失望的電影,心疼票錢。或許沒有輿論争端的豆瓣,還是能客觀評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