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的點映,電影又叫春歌,這個更合适,整部電影都有水相伴。人的孕育就是在水中的,生活的束縛是水,最後的歸宿是海水潮起潮落。整部電影很多次都看的落淚,來看的人都沉靜其中,旁邊的妹子頻頻擦紙巾。
觀衆能感同身受,是因為年老,贍養,撫養,人都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不問階級出身。打動觀衆要的很簡單,那就是這種東西是能夠得到的,是馬上或者正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用底層用邊緣人裡刻意來叙述一些苦難來用不斷流血的傷口來告知觀衆現在的幸福,更不需要通過塑造一個我命由我不用天的阿甘來被打雞血。我喜歡這種電影,它提供了一個範本,雖然剛開始呈現的時候我覺得它很完美化,高等教育下母女和諧知書達理,還有帶小花園的院落。85歲的母親照顧65歲突然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女兒,在女兒越變越小時,帶着知道她們的過去,女兒一直執着于整理出版父親考古日記。原因是愧疚,是懷念。因那瘋魔的曆史原因,不可挽回的造成了父親的自盡,母親不可逆轉的一生傷痛,深埋于心底的愧疚在得病後得到了告解與母親的寬恕。再然後女兒開始病重,認不出母親,但她的母親沒有放棄,為母則剛,如潮水般溫柔的包裹承托起她。照顧病人,沒有人不會經曆心力交瘁,被病人的不理解和付出後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的委屈傷心氣憤,這裡面因為她們有很好的交流與互相的愛,得到了解決。影片導演很有藝術性,基調細膩而不乏文藝,裡面幾度與水有關的鏡頭我很喜歡,第一次是女兒發病,一葉知秋,一片枯葉落入水中;第二次是去海洋館裡的鲸魚,這裡面是有所指,女兒說“爸爸是不會說話的鲸魚,我是一滴水”;第三次是女兒在躺在水面滿載着父親日記的小舟裡;第四次是她帶着頭巾在船上;第五次是她和母親倆個人水中頭部滿臉笑容的影像;第六次是影片最後的大海潮汐,有近景遠景和航拍。我文詞和理解都有限,這最後總感覺意喻着很多層面的東西。整部電影人物很簡單,寥寥數筆卻内容豐富,可感可知,養老,贍養,一塊呈現,還一種讓人覺得難度巨大形式擺在眼前。這是人們不是不可能面對的問題,因為可能性很大,才會想知道有什麼的方式去應對。演員演技很贊,我也是因為老太太在相愛相親的演技被圈粉,這次更驚歎于奚美娟老師的演技,這樣有内容有思考有角度的電影,在2022年好難得。叙述是可理解的,内容是可觸碰的沒有距離感,留下空白去讓人感受與思考。好作品才能讓我勇敢的拿起小學生寫寫寫,按照市場行情很難說會票房大賣,但有時間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