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遍完整的看,第一次扫到是小时候,在古早的电视机。所以没有先入为主,我带着无比无比客观,甚至想夸的态度又看了。只能说《无极》是一个好故事,我个人还挺喜欢的,但真的不是一部上乘的电影作品。感谢它对电影边界的有益探索,也辛苦它那些年受的委屈,尽管它争议不断,我仍然愿意打三星半。只是尬吹大可不必,今天纯干货反尬吹。

一、实验的形式——中国第一部魔幻电影

凯子哥一直护犊子,强调魔幻这一形式的开创之处,我只想说,真不是什么很厉害的事。魔幻,真的不是什么新潮玩意儿。在中国它的确发展的慢,19世纪已然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叙事天下。我记得吴晓东教授说,他们80年代在北大就是看卡夫卡,昆德拉这些,虽然也偷偷看金庸。无疑现代派对知青那一代影响巨大,他们简直就是在现代派这种象征、晦涩、魔幻、隐喻、荒诞、黑色幽默的文学审美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才有了余华,莫言,凯子哥也不例外。

强调魔幻,就是区别于另一个概念,魔幻现实主义。的确,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化、意识流等等的特征,本电影一个也没有,完全沉醉于一个漫画化的想象空间。这部电影里,魔幻只停留在了形式。魔幻的不是世界观,不是人性,而是奇怪的场景。

...

看片时看到弹幕说“油焖大虾的胜利”,我觉得好笑,但不是因为觉得鲜花盔甲,丑拒的樱花盾牌,诡异的太阳头盔,无欢(谢霆锋饰演)的小脏辫,摩托飞车笼有什么不能存在。

只是这些设计,但凡找到它除了故作荒诞以外的意义,它都有审美价值,不至于这么多年都没被全部接受。

例如,光明将军迷路的那个矮芭蕉还是玉米还是椰子的怪树丛,你告诉我是三界中的哪一种象征和荒诞?

...

没有意义的美丑真的不是看不懂,它只是人类想象世界的一块注定被剥落的废角质。

想象可以驰骋,存在可以允许,想象不是借口,存在并非合理。只要叙事对了,这些形式的东西才能在同一条路上奔驰。没有作品内容这个根基,形式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所以,接下来谈内容:

二、深刻的主题——爱与自由

这里我想说,任何作品的主题都可以升华。我甚至觉得,所有的哲学主题都可以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存在与时间。例子实在太多,只想把把海德格尔nb打在公屏上!

那要怎样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艺术的升华?在这里就是电影的叙事。有很多朋友已经一遍一遍的说过了:剧本不行,剧本不行,这里说的剧本不行就是叙事不行。

1、叙事节奏差

看电影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整个电影的叙事节奏?不能说一塌糊涂,也能说七零八乱吧。故事采取的最平常的倒叙,交代背景,然后正叙,讲故事,没有玩弄时间。就这样,还有很多叙事间的切换宛如ppt。该深情,该走心,该阐述爱恨的地方,短短带过,跟玩儿似的,台词念得极快,眼神停留及其短暂;什么暴露、打斗、飞翔、奔跑、牦牛、树林、雪地……这些花头的,商业的,bbc纪录片似的,耗镜头耗得很开心。

还有一个原因,是想表达的理念太多,又没有很好的电影技巧。完全可以拍成复调式,把时间线叉开来。结果就像老师既想大合唱,又想每个孩子独唱一句,到最后大合唱没唱齐,孩子也没展示自己的个性。

2、台词带节奏

一个电影只用台词推动故事升华,就像一本小说只用对话讲出核心,是非常差的叙事方式。下面是凯子哥最钟意的台词,应该是他自己写的:

...

天呐,作为一个写作者,这几句本身真是写得很一般啊!这个首尾呼应真的是很刻意啊!更重要的是,从剧情安排上,前面的叙事太差强人意,导致看到这里,这几句金句完全没有作为“一语惊醒梦中人”那种撑起整部剧的力量。

所以我不会为这几句震撼。

不会像看《老人与海》中,为“可你不能打败他”那样,感到一种宏大的、史诗般的悲剧精神,充斥人生。

整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一句:

“你这不是跑,是逃”

这一句如果诠释好了,昆仑身上承载的反叛精神不亚于《老人与海》。为什么这一句完全没有给到那种强烈的冲击?因为昆仑作为一个奴隶,他反叛的太顺了,他靠天赋异能,单人博群牛,翻身把歌唱,天生王者。从兽到人的、奴性的挣扎,用纯洁对抗邪恶人性的坚持,天赋的累积,战神的修行,他一个也没有,有也太平庸。他好像很简单的站了起来,爱了一个女人,并得到了女人的爱。这绝不是作为主角的、矛盾中心的昆仑。

这里仅以昆仑举例,其他主角真的就不说了,人物塑造太失败了。个性根本立不住啊。

另外,无欢说台词是真的差,撇去口音,那个情绪有时候根本不对啊。不得不承认,至少在“魔幻”类上,有时候用配音会好很多。

3、节奏太单一

整个电影的转折点集中于一人,它不是任何置身于游戏中的主角,而是那个非正非邪,只是出来cue进度,立flag的工具人满神。

每一次出来,她都要说:“在无极里……”

好像没有满神,大家都会忘了讲的是无极的一个故事,整个故事就没有发展的余地了。

这边建议改名:《比倾城还美的——满神的小玩笑》

正如片名,本剧最应该讲透,应该在故事中不断追问的,是无极是什么。无极是那条河吗?是一个魔幻世界吗?肯定都不是。它可以是一个永恒的预言,一种天堂般的追求,也可以是地狱般的囚笼,等等。具体引导观众如何理解,给出线索,言不尽意才是最好的安排。

而整部电影的台词、氛围、人物、情节,都带得太轻,收得太快,至多只能让人理解到无极是一个空间这一层面。并且到最后已然剥离成了一个空荡荡的爱情故事,满神都不消出来了。

综上,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像犹豫的手,在探出和收回之间反复,最后什么也没够上,魔幻或是美致,无论哪一方面都做得不够。但大家都觉得从演员到剧情到立意,没那么差,但也说不上多好,还是值得一看的。

只是,这么多年,导演他不承认,不承认,不承认作品的不成熟。这就很尴尬了。

另外最反感营销怪的那套说辞:终于可以为那些年你看不懂的《无极》正名了!太超前了!哎。没必要,真没必要。

这么多年,魔幻界也只有一部《百年孤独》用循环的历史跳脱出历史循环的遗忘。

有一说一,郭小四改的小说的确比电影好哈。

所以呀,李诚儒说自《霸王别姬》之后,凯子哥的作品都是形式大于内容,仔细想来或许真是一针见血,戳中了软肋。

2020年,大家都更能欣赏《无极》,这种欣赏多大的包含了包容的成分取决于每位观众。但对无极的肯定已然是不会再往上走了,你说会不会十年后、几十年后有《无极》学?可以永载电影美学历史?答案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