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爸爸媽媽,感謝你們給了我最寶貴的生命,讓我有機會參與這絢麗的人生。我知道你們是不完美的,也給我的人生帶來了深刻影響,但我會接納你們、原諒你們的不足和傷害,釋放自我,活出自我。
——芷涵
自2016年戀愛以來,在愛看電影的男友影響下,我也開始走入了電影的奇妙世界。幾乎每個周末,隻要有時間,我們都會一起去電影院看最新熱映的電影。這三四年來,一起看過的電影不下100場,我也從對電影毫無概念的小白,慢慢體味電影的樂趣,并在電影中學會反思,了解社會的熱點,運用到工作實踐中,領悟人生的真谛。

電影就是一個小世界,日漫《你的名字》讓我感受到愛情的唯美;國産劇《我是藥王》、《戰狼2》、《江湖兒女》、《南方車站》、《無問西東》、《芳華》帶我思考影片社會背景,進一步加深對社會現實的認知;《阿麗塔:戰鬥天使》、《大黃蜂》、《流浪地球》、《星球大戰》讓我來到科幻的未來,想象科技發展的迅猛;《海王》、《沉睡魔咒2》、《冰雪奇緣》又帶我走進美麗的童話世界,感知人間的真善美;《敦刻爾克》、《決戰中途島》、《我和我的祖國》讓我重回曆史,憶起人類曆史的重要時刻。

起初走進電影院,隻為享受片刻的休閑,滿足視覺的沖擊,看完便會忘記;之後随着看電影次數越來越多,種類豐富,便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感受,也能比較出哪些片子比較好;再往後便學會了分析電影,從電影中思考現實或人生,這或許就是電影帶給我的成長型意義吧!
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回首這一年看過的電影,覆蓋最新熱播的、美國的、泰國的、印度的、國産的、曆史劇、現實片、科幻片、動漫等等。而我今日最想分享的3部電影都屬于教育範疇,它們分别是《銀河補習班》、《少年的你》、《誤殺》。
今年7月份,我重新換了一份工作,真正走入了教育行業,确切的說是家庭教育。于是,在選擇電影的時候,我會有意識的選擇教育方面的,并且注入了自己的深度思考。看之前做好預告的準備,觀看時生怕錯過每個細節,看完後查詢各類網上評價、分析,查詢導演經曆,加深自己對片子背後意義的解讀。在這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後,我發現當你深度解析一些好的電影作品,你會收獲頗豐。我就從電影或影視劇中,學習到很多關于親子教育、家庭教育的道理,也回首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斷療愈自己。

下面我們就一起按照放映順序來回顧下這3部熱映高分電影。
一、《銀河補習班》:最動情的父與子
劇情:《銀河補習班》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80、90年代,講述了一對父子跨越漫長時光收獲愛與成長的親情故事。馬皓文因一次意外事故而入獄,讓他遺憾地錯過了兒子七年的成長時光。用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和滿滿的愛給予兒子馬飛自由成長的空間,教會兒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對困難的勇氣。馬飛面臨學業問題,盡管在學校看來兒子沒有可塑之處,但馬皓文從未放棄,鼓勵孩子找到心中的夢想并為之努力。閻主任和馬皓文立下賭約,打算用一個學期時間将馬飛的學業提高,證明他不是不可救藥的學生,“學渣”也是可造之材。最終,馬飛成功成為一名宇航員,并克服困難完成飛行。

在去看《銀河補習班》之前,就看了預告,大緻知道主要是歌頌父愛的,也算是主演鄧超追憶已故父親的紀念之作,而我也是懷着一顆虔誠的心去感受父愛的,因為現實生活中我也同樣有位可敬的父親。在我看來,影片中的父親馬皓文是一個有專業技能、懂得愛孩子的接地氣的人,他雖然沒有給兒子馬飛最好的物質條件,但卻盡他最大的努力給了馬飛最好的陪伴、高質量的愛和最好的家庭教育。
上了高中,愛看小說、愛打架、被校長通報批評的馬飛,似乎人見人罵,他内心封閉、自卑、毛病一堆,看起來無藥可救。可是爸爸馬皓文卻說他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孩子,并以身作則用社會實踐教育馬飛,盡可能根據孩子的特點滿足其需求,無論是學習方法,還是做人做事。他不僅給了兒子無窮的信心,更助力馬飛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潛能,還盡自己最大的可能給予馬飛高質量的陪伴,這無疑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馬飛的成長經曆相信在很多孩子身上有所體現,尤其在從事教育方面工作中,我發現問題最多的便是父母,他們對孩子有無限的愛,但卻總是用錯誤的教育方式養育孩子,導緻處理不好親子關系,與孩子産生隔閡,心漸行漸遠。馬皓文文化程度并不算高,但在我看來他對孩子的養育方式優秀于中國很多家庭,他對自身是有要求的,也對夢想是尊重的,而這一切都深深地影響着兒子馬飛的成長。
父母是什麼?不僅是給孩子肉體的大人,也不僅是喂孩子長大的親人,父母更應該是孩子愛的港灣,第一任也是一輩子最好的老師、燈塔,孩子前進的動力,所有幸福感的源泉。試問,又有多少無證上崗的父母能做到這些?中國大多數父母,還在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人物品,根本沒有尊重和看到孩子的真實存在,也就導緻很多非常有靈性的孩子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才能,安全感不足,幸福指數很低。
看完電影,很多家長可能都認為馬皓文在教育孩子方面是非常有智慧的,極為羨慕,但其實隻要我們願意努力,你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家孩子的有養育之道。每個孩子在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父母在生下一個孩子之時,要在心理上準備充足,要在行為上以身作則,要與孩子一起重新成長。孩子的降生,無疑是給了父母一次重新成長的機會,父母要不斷學習,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真正給予孩子心理上無條件的愛,行動上有限制和邊界的愛。
這部電影讓我在現場落淚多次,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馬皓文在監獄時,對馬飛說的謊話;馬皓文出獄後,追着馬飛在馬路上狂奔;馬皓文在市場求職被羞辱;在兒子遇到洪災時,馬皓文冒雨狂喊;馬皓文為了給兒子買電腦去賣血;最後為了馬飛的光明前途,甯可一生職業被陷害……這一幕幕展現在我面前時,我禁不住動情的眼淚,這種父親對于孩子無條件的愛,是人世間最光輝耀眼的存在。
這部電影也出現了非常多的金句,有些金句始終讓我印象深刻,每每重讀,都會生發一絲感動,當時的場景便浮現腦海。“隻要你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兒。”“從我記事起,爸爸似乎就像一台發電機一樣,永遠不知道疲倦,我第一看見他睡得這麼香這麼甜,我确信我是在那一秒長大的,因為我發現原來大人,也是需要照顧的。”“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你知道嗎,每個孩子身上,都長着一個神奇的感受器,他們就是能感覺到,大人對他們的感情是不是愛。”
我是來這部劇裡感受父愛的,的确,我找到了濃濃的父愛,也深深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句話說,幸福的童年可以滋養孩子一生,不幸的童年孩子需要用一生去療愈。總之,看罷此劇,關于親子關系、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你會有更多思考。
二、《少年的你》:最感慨的校園霸淩
劇情:《少年的你》講述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陳念性格内向,是學校裡的優等生,努力複習、考上好大學是高三的她唯一的念頭。同班同學的意外墜樓牽扯出一連串不為人知的故事,陳念也被一點點卷入其中…在她最孤獨的時刻,一個叫小北的少年闖入了她的世界。大多數人的18歲都是明媚、快樂的,而他們卻在18歲這個夏天提前嘗到了成人世界的漠然。一場秘而不宣的“戰鬥”正在上演,他們将一起守護少年的尊嚴。

起初去看這部電影,并沒有看預告,所以直到全部看完才知道主要講校園霸淩。這部電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3個人物是陳念、劉北山(小北)和魏萊,陳念和小北的家庭貧寒,是受欺淩的對象,魏萊家庭十分優越,是欺負别人的對象。從小到大,因為受家庭的保護和學習成績的優秀,我在學校裡從來沒有被别人欺負過,所以我并不能與受欺淩者感同身受,但隔着屏幕從故事情節和畫面裡,我還是感覺到深深的痛心和傷害。當陳念一次次被魏萊欺負時,我恨不得上前手撕了魏萊;當小北被别人打得鼻青臉腫時,我多麼想沖上去保護他。電影用一個個令人發指和心碎的場景,帶大家進入了高中霸淩的現場,讓人不禁反思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孩子的深刻影響。
陳念從小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但媽媽因為賣劣質面膜常年奔波在外,很少陪伴在陳念身邊,因此劇中的陳念是非常獨立的、好強的,同時又是極度缺乏父母陪伴、保護和關愛的。這也就導緻當遭到同班同學魏萊欺負時,她隻能忍氣吞聲,默默的忍受,因為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警察都無法給他幫助和足夠的安全感,她不相信周圍的人。最終,她反而隻能尋求小混混小北的庇護,讓小北保護她的人身安全,保證自己可以順利完成高考,考上大學永遠的離開這個傷心地。
易烊千玺飾演的小北,雖然并未成年,但卻以保護者的勇敢形象出現,瞬間圈粉無數。在劇中,小北是一個孤兒,一個小混混,一個人生活在河邊的小破房子裡,經常為了生計做偷盜之事,也免不了總是被人欺負,被人打的鼻青臉腫,總之他身上永遠都不缺乏新傷和舊傷。偶然的機遇他認識了陳念,因陳念的“幹淨”、執着追夢而新生愛戀,始終以護李念周全而存在。他的那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令人感動不已。在這個薄情的世界裡,他們沒有得到家庭的溫暖、社會的眷戀,時常為了活着被欺負、挨打,但他們卻深情地活着。為了替李念脫罪,他甚至承認自己殺害了魏萊,或許現實中很難有人做到這樣,但陳念和小北都值得關愛和保護。
魏萊是一個學習優秀的尖子生,目标一直是考北京的大學,她出生在一個條件優渥的家庭,從小就被嬌生慣養,以至于她非常任性;但同時她父母又對她要求特别嚴格,她為了取得父母的喜愛,總是需要竭盡全力的去表現。這樣的家庭環境,緻使魏萊的心理扭曲,她以欺負弱小為樂趣,還樂此不疲,從來不曾顧及任何同學情誼,她的冷漠無情讓人害怕。所以,最終她因為意外死亡,也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同情,隻有母親悲痛欲絕,不曾想過女兒會做出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而且遭到了這樣的結局。或許我們都覺得魏萊美麗的外表下有一顆惡毒的心,她是不值得同情的,但其實從孩子的角度而言,她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如果從小到大父母對她的關愛和陪伴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溝通多一些,或許她也不至于走上歪路,斷送了所有的前程。
《少年的你》是一部令人傷心的電影,無數個情節都讓人心生害怕,好幾個毆打的畫面我都不忍直視,覺得太不可思議,擔心自己的孩子或者親戚在學校有這樣的遭遇,校園欺淩會深刻影響一個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也是一個孩子青春年華裡最痛的記憶。看罷此劇,我隻希望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社會,都應該多一些關注給孩子的教育,我們要盡可能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陳念、小北、魏萊的悲劇不再重演。
三、《誤殺》:一切都是為了愛
劇情:《誤殺》改編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了父親為了維護女兒,用電影裡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鬥勇的故事。李維傑與妻子阿玉來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絡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而這一切美好卻被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打破。這個充斥走私,販毒活動的邊陲小鎮,各種權力交織碾壓公平正義。李維傑的大女兒被督察長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誤殺對方。李維傑曾親眼目睹督察長濫用私刑,深知法律無用,為了維護女兒,捍衛家人,李維傑埋屍掩蓋一切證據,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縫隙中,與警方在身心層面,展開了殊死一搏的較量。

這部劇的情節無疑是非常扣人心懸的,有一種步步驚心的感覺,在觀看的過程中,我的确是被缜密的故事情節帶走了。重新回望這部劇,從中傳達出來的父母之愛令人唏噓。我們不能否認,李維傑為了保護家人,掩蓋妻子與女兒殺人的事實,這是愛;我們也不能否認,女警察局長拉韫為了找到真相,找到兒子屍體,不擇手段,這也是愛。隻是雙方所處對立面。但平平和素察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值得家長反思的,這也是我在此最想談論的,畢竟悲劇已經發生,我們最該做的就是在未來家庭教育中如何規避。
作為中學生,平平和素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本應得到父母的理解、溝通和陪伴,他們在各自的家庭裡其實都沒有得到。平平的受傷害無疑是本劇的根源,在父親一系列的保護發生之前,她已經很少與父親李維傑交流了,父女之間是生疏的,也是互相不了解的。所以電影最後李維傑替女兒坐牢自首之時,說了這樣一段話:平平,自從你上了初中以來,我們就很少交流了,爸爸不知道你心裡想什麼,但爸爸是最愛你的,相信通過這件事,你真的能夠成長,這就是爸爸能給你。從這段話裡可以看出,李維傑對當初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對女兒的關注和關心十分愧疚,也導緻女兒需要通過如此血淋淋的教訓來真正成長。
素察的鏡頭并不多,但卻讓人覺得他簡直畜生不如,細想一下,他的性格也是多由家庭因素造成。無論是母親拉韫的一味溺愛,還是父親的随便打罵,都沒有給素察一個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雖然他是令人羨慕的官二代、富二代,但生命卻沒有任何意義。母親的溺愛使得他自我又任性,動不動就摔門而出,離家出走;父親的打罵和不關心,使得他根本無視父親的存在,更是無話可說。可以說,父母給了素察優渥的物質條件,但卻沒有給予他好的家庭教育,導緻他過早的心理扭曲,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不到20歲就被殺害了。或許很多人都在可憐平平,或許從沒有人可憐過素察,除了他的父母,就像平平的母親阿玉說的: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連人都不是。可我們也要思考,素察的性格形成,到底與什麼有關?他的家庭難道不需要負任何責任嗎?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也是一個受傷害的小孩。

每個人生來平等,本自具足,每個孩子都擁有無限的潛力,他們是獨特的存在。隻有真正有愛、懂愛的家庭,才能賦予孩子更好的陪伴和呵護。孩子從小得到父母的滋養,是其一生的能量來源。作為孩子、作為父母,我們都要盡可能的履行好自己的角色,并在不斷學習、相處中成長,給予對方最好的親情,讓彼此都幸福的活着。
每個人長大後都帶着原生家庭的深刻烙印,有些人一輩子也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人們都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麼樣的家庭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如今,我更是有了深切地體悟,而在不斷的思考和學習中,我學會了放下與接納、釋然與改變。
過去,我們無法重來,也無法改變,但是未來我們可以覺察,可以完善。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要感恩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接納他們的不完美,甚至帶給我們的小傷害,不斷修煉自己,完善自我,走出原生家庭的束縛,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人生,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