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夏天,最容易聯想到的也許就是熱烈的,燦爛的青春時代了。但對于逝去的時代而言,種種回憶也許并不具象,因為人們喜歡給那些逝去的東西在回憶中加上濾鏡。結果往往無法辨别記憶裡的真實與虛幻,讓所有的人和事都籠罩起一層霧。但逝去的時代本身就是朦胧的。

一、輝煌的1994年

二十六年前,電影史上繞不開的1994年,一個電影人以導演的身份橫空出世,拍出了一部轟動一時的作品,這部作品,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于時代的朦胧的故事。

這個電影人,和這部作品,也都是中國電影史上繞不開的名字。導演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王朔小說《動物兇猛》。

...

1994年,姜文31歲,作為演員身份在業界已經頗具盛名。如今跨行當導演的人數不勝數,但沒有誰能再像當年的姜文一樣驚豔。

1994年說是電影史上最輝煌的一年也不為過,隻列舉幾個那一年問世的作品就可見一斑。國外的有:《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

國内的有:《精武英雄》、《活着》、《重慶森林》、《陽光燦爛的日子》。

時過經年,這些電影的地位在曆史的長河裡日漸顯現。如果你宣稱自己是一名電影愛好者,沒有看過這些作品,可以說是不合格的。

其中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就個人角度而言,是那一年最好的國産電影,沒有之一。在後來的很多相同類型的電影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或者說,即使放到今天,這部作品或許也是前衛的。

...

《陽光燦爛的日子》在那一年斬獲諸多榮譽,姜文拿最佳導演,夏雨獲得影帝,而且還在在當年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評選裡,位列國際電影的第一名。

如果一定要給《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個類型定位,它可能更像後來的“青春片”。問世至今已經有二十六年了,這部作品的好其實已經無需贅述。想象一下,如果今天的某一部“青春片”可以獲得這麼高的成就,如今的觀衆會把它擡到多高的位置。

同樣的道理,好作品在任何時代都是發光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至今仍然是中國最好的青春片,同樣遺憾的是,中國再也沒人拍出這樣的青春。

二、虛幻的青春

有人說,這部電影即使放到如今,也會是一部影史留名的作品。之所以這麼說,大概是因為,《陽光燦爛的日子》講的不僅僅是在懷緬那個時代,而是找到的每個人青春本質上的東西。

...

電影講述了大院孩子馬小軍的青春時代,背景在七十年代初的北京,那裡的夏天總是陽光燦爛,整個少年時代好像也永遠在這樣的夏天裡。

馬小軍的父親是軍官,父親因任務離開北京後,他和大院的孩子們就混到了一起,孩子頭是高大成熟的劉憶苦,他隻是一個膽小的跟班。馬小軍有制作鑰匙的癖好,正是因為這個癖好,少女米蘭出現在了他的世界裡,他的青春期也因為這個女孩的到來,開始五味雜陳的蓬勃生長。

...

這部電影是馬小軍一個人的故事,之所以是虛幻的青春,意思就是,所有的人和事情,都是在馬小軍的主觀意識裡發生的,所以才會顯得真真假假,虛幻朦胧。

馬小軍生長在軍人家庭,從小就有當英雄的理想。父親離開北京時,他和母親在卡車上一起去送别父親,他心裡想的是,他以後也會成為一個聞名天下的戰鬥英雄。

在馬小軍所處的時代環境和家庭背景下,他的内心一定是英勇的,有着戰鬥的欲望,成為英雄的欲望。這就跟很多男孩小時候的偶像是孫悟空一個道理。

...

後來馬小軍制作鑰匙打開了父親的櫃子,把父親的勳章都戴到自己身上,對着鏡子一個人進行着某種英雄的儀式。在警局受了氣後,回到家又對着鏡子假裝上司對剛剛的警察顯擺。這些情節都是他内心成為英雄的欲望在作祟,現實是他不是英雄,也不是一個很厲害的人,隻是一個乳臭未幹的半大小子。

英雄具備的勇氣,正直,善良,他也沒有。事實上,馬小軍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男孩。他的内心有很多的沖動,想自己的夢中情人米蘭,想報複欺負自己的人,想當英雄,但他既做不到,也沒有勇氣去做。

...

...

所以,他隻能幻想。

電影的高級之處,在于表達出了青春期朦胧的幻想,表達出了真實與幻想之間的關系。在那個年紀,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任何人,沒有确定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一切都處于探索的階段。所以那時候的種種,時過經年後回憶起來,往往都是真真假假,模糊不清。

馬小軍的父親離開北京後,他終于和大院的孩子們混在了一起。那時候冰棍就是硬通貨,他們自己找樂子,起哄,鬧事,打架,過量的荷爾蒙讓它們肆意的揮灑自己青春期的汗水。

...

這其實就是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之一。

包括馬小軍的癖好,制作鑰匙,開始是開自己家的鎖,後來不滿足于自己家,就去到處開别人家的鎖,他不偷東西,隻是享受開鎖的樂趣,打開别人家的門,進去轉轉,一個人待一會兒。這也是探索世界的過程之一。

馬小軍也正是因為開鎖,誤打誤撞進入了米蘭的房間,看到了那副幻想裡的笑顔如花的彩色照片,從此為她神魂颠倒。

馬小軍的青春期有過許多幻想。

米蘭的那張挂在牆上的彩色照片,也許是幻想。馬小軍後來認識米蘭後,在米蘭家裡和她聊天,說起那張照片,米蘭卻堅定的說自己沒有彩色照片,還把相冊拿給他看,裡面全是黑白的照片。

...

米蘭腳上綁着的鑰匙,也許是幻想。馬小軍在影片結尾試圖和米蘭好,米蘭反抗時,腳上的鑰匙掉到了地上。她很輕易就掙脫了馬小軍,馬小軍在她面前像個小孩子一樣。

這時的馬小軍一臉驚慌,好像如夢初醒。當初馬小軍正是憑借着米蘭腳腕上的鑰匙認出米蘭的。鑰匙是馬小軍私密的癖好,米蘭是他幻想的對象,很難說兩者之間沒有什麼關系。

馬小軍在生日那天和劉憶苦的争執是幻想。劉憶苦是孩子頭,成熟,高大,有一切馬小軍希望擁有的特質。米蘭和劉憶苦走的近以後,馬小軍一直暗暗吃醋。在他們共同生日那天,隐藏的情緒終于爆發,他和劉憶苦打了起來,他用半截酒瓶捅劉憶苦,捅着捅着,劉憶苦卻毫發無傷。

...

事實是,那天他什麼也沒做,依然掩飾着情緒,所有人一起度過了一個很開心的夜晚。

在泳池裡的溺水,也是幻想。這個情節與其說是幻想,不是說是姜文對青春期表達的一種意象。馬小軍想和米蘭好,但是未遂,之後所有人開始疏遠他。有一天,他站上泳池的跳台,從前的朋友們都在泳池邊上玩,他跳了下去,然後在水裡溺水,開始撲騰起來。

在水裡,他看到他們朝他伸出了手,他拼命探出頭想拉住那些手,探出頭後,那些手卻變成了腳,他們又把他踹回水裡去。

青春時代,每個人都在懵懂中胡亂的掙紮,想為自己找一個解釋世界的方法,所以每個人都期待一雙手拉自己上岸,但也有無數的腳把你踢回水中。

...

至于故事的真相,大概是因人而異了。

在我看來,故事的真相就是,馬小軍的内心渴望自己成為像劉憶苦那樣的人,但自己膽小,不成熟,也沒有劉憶苦那樣高大的身材。所以馬小軍渴望成長,渴望成為厲害的人,成為英雄。馬小軍内心深處或許是嫉妒劉憶苦的。

而米蘭,在影片開始,劉憶苦先于馬小軍就提到過這個名字。影片開始,劉憶苦帶來了葉北蓓,提到過他總是能帶其他大院的女孩來一起玩。或許真實的故事是,劉憶苦介紹了米蘭給大家認識,馬小軍喜歡上了米蘭,但成熟的米蘭很劉憶苦更相配,兩人也情投意合。

...

馬小軍嫉妒劉憶苦,卻沒有勇氣對米蘭表達,畢竟青春期的女孩總是更成熟。于是他幻想自己開了米蘭家的鎖,幻想自己和米蘭在房間裡聊天,幻想自己在那個大雨滂沱的夜裡沖到米蘭家樓下向她表白,幻想自己去和米蘭好。

事實上,馬小軍可能什麼都沒做。望向米蘭時,他平靜如水,可内心裡波濤洶湧,那些幻想在侵蝕着他的青春期。

而馬小軍,就在這樣日複一日與自己的對抗中,度過了充斥着荷爾蒙,汗水,對愛與性的渴望,和尋找解答世界答案的,陽光燦爛的青春期。

...

三、鬼才姜文

這部電影除了講述青春期以外,還有很多細節的隐喻,但作為觀衆實在沒有必要像小時候學課文一樣把每個作品都肢解一遍,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最大的原因還是一點,導演确實厲害。

姜文想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表達的,是男孩青春時期對世界的探索,和緊随起來的幻想與沖動。現在的青春片總是刻意的規避這些,好像越不真實的青春越能吸引人。但真實的力量往往是極大的。姜文講述的,正是一個男孩真實的青春期。除此之外,同樣在大院裡長大的姜文,或許多少也有一些懷緬自己青春時代的想法。

...

說到中國電影,姜文是繞不開的名字。

姜文的電影很高級,高級的同時,非專業的觀衆也能覺得精彩。就好像是一個流行歌手,和一個樂隊,一個是唱歌,一個是玩音樂,各有各的好處,但一個好的歌手和好的樂隊往往兩者都能玩的好,比如Beyond。姜文的電影也是這個道理,看他的電影很明顯能感覺到,他玩的很自如,如果用盡全力水平要拍一部經典,他是有能力做到的。

對于《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們隻能懷念,原來中國也能拍出這麼明亮,這麼生猛,這麼有感染力的青春片。對于姜文,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中國還有這樣一位電影人。

...

夏天快來了,姜文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講:“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随着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那些眩暈的,熱烈的,充滿可能性的夏天。

我們或許應該這樣期待每一個夏天,在未來也以此懷念每一個夏天。那些逝去的,正在經曆的,即将到來的,都構成了每個人生命的一部分。

...

就像每一個時代一樣,人們構成了時代,時代也構成了後來的人們。我們也應該這樣去懷念逝去的每一個朦胧的,美好的,陽光燦爛的時代。(撰文:唐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