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原创的1054篇
假期飞逝,但总算有时间补充我的文化体力。
审判了很多国产剧,因为想要自己尝试虚构写作,就当是学习和调研。
其中就有关于5次循环的剧,《不眠日》。
直接说结论,这部剧,我只能给及格分。
实话实说,它要比口碑更好的《开端》复杂和烧脑,铺开的结构更大,我的期待值也拉高了。
但就完成度来说,我觉得不如《开端》。
《开端》的问题,它都有。
镜头语言,转场,剪辑,包括节奏,可以更用心一些,而不是流水账日记一样平铺直叙。
而且,5年过去了,观众都升级了,它的bug更突出。
如果是周更或者每天追剧,我很可能中途就累了,不想再继续。
这也是我周围很多人没有看到最后的点,它不太吸引人,所以越播到后面,体感热度越低,结局一次性放出的也很快。
复杂循环设定里,做好逻辑闭环和镜头语言的好例子,
请参考韩剧《Kairos》/《化时为机》。
这部剧是如何做到立意很好,
但就是细节破破烂烂,不能细看的呢?
我的观感就是,太重视循环逻辑,
或者说,一心只为突出这一点,其他常识性的bug一把一把。
毕竟因为题材我感兴趣,倍速看完了。
相对于那些我都不想打开,没法看完,连一点可取之处都没有,不想讨论的剧,
《不眠日》至少还值得写,下一次变得更好。
男主孤勇者的设定,主角人设必须也要能撑起来,很遗憾,细节经不住推敲。
至于女主有如神助的科研能力,咱就姑且接受,不去探究。
又或者,用主角➕团队合作各司其职,群像剧的发力,来弥补也行。也没做到,工具人居多。
以上设定应该带来的爽感,在《不眠日》里,是不存在的。情节片段化,剧情碎碎的。
香港和内地演员,各种语言夹杂,各演各的,各自的表演都躺在舒适区里,更加割裂了。
以下是我快速刷完后,一些突出bug的感受。
放在这里,也是对我自己创作的一个学习。
国产剧,至少要能面对客观的评价,尤其是批评的声音。
观众花了时间和会员费,就可以发声。
认清自己的优势和问题,并且承认,接受,改进,这是为了一整个行业的生态发展。
粗略整理了 xx条,全是剧透。
1. 亲子鉴定的血样:
剧中进行亲子鉴定,蒋育文的血样不是现采,只能是库存数据,鉴定结果来得莫名其妙。
如果是物件,保存这么多年的还能否有用,不确定。
全当他这个普通人,就是留有dna记录。
两三个小时就能出结果,也比较跳脱现实。
2. 时间线混乱:
剧情中不断补充提到过去的故事,“16年开始”与“17年开始”反复切换,时间设定前后不一致。
这个我虽然没特别细节地看,在循环题材剧情里,这是必须严谨的点。3. 循环规则模糊,设定随意:
我可以直接接受,出现循环日,且每次都是5次循环,不解释任何起源和背景。
药物只是让特定人群发现循环日的存在。
甚至触发条件不明,也能接受,随机事件呗,刚好男主就是可以在这些日子挽回罪案。
但注重逻辑性的循环里,规律前后一致,变化有理有据,是很重要的点。
记忆保留机制也因人而异,太随意了。
4.枪战场戏浮夸:
我不太理解,特别突兀又并不显得精彩的动作戏情节,存在的意义,且篇幅不短。
是不是为了能设计这些动作戏,所以才搞了个内地和香港的夹杂联动?
银行劫案中,警察与劫匪近距离交火却无人中弹,主角用手枪反杀多名持步枪劫匪,严重脱离现实。
可能主创觉得自己很帅,我是觉得无感。
好的动作戏,参考《捕风追影》。
5.中弹后行动自如:
角色中弹后几乎不受影响,继续奔跑、搏斗,缺乏基本医学常识,场景总之破破烂烂。
正面人物的受伤,并不能引发观众揪心的感觉。
6.地下车库空无一人:
反派绑架主角时,整个B3层竟然没有一辆车、一个人,场景布置过于刻意。
7.非法拘禁情节离谱:
局长限制男主人身自由的桥段,被吐槽为“强行制造冲突”,不合常理。
毫无必要,其实一整个团队都仿佛工具人,甚至吉祥物。
8. 反派杀人无视监控:
墨远致关掉监控就想杀人,完全忽视现代刑侦技术,行为逻辑极其幼稚。
不符合他老谋深算,隐藏多年的能力水平。
9.主角研究“逆王水腐蚀金属”浪费时间:
男主丁奇不知道为何,非要孤身犯险,明明可以通知其他人。
实验的那个时间,展示也过长,先不论被救的人能不能撑到,合理性在不在,剧情节奏被拖垮。
被救的麦琪,都已经缺氧昏迷,只是开了门,就能突然自己醒过来。
看了这么多医疗剧,确实是医学奇迹。
10. 被绑车上不报警自救:
两名角色被绑在车上,却选择自行逃脱而非报警,除了男主以外的团队,大部分时间,形同虚设。
这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赘述了。
11.直升机逃亡桥段强行:
最终反派乘直升机逃跑,主角“英雄式”追上天台,“为了帅而帅”。
生死和结局,都是随心安排的。
12.反派帮手太少:
作为大BOSS,墨远致身边只有冯启铭一人,组织力薄弱,还能完成这么长时间,大规模的计划,缺乏说服力。
13. 蒋玉文炸楼动机牵强:
因误以为两个女儿被害,蒋玉文竟想炸死墨远致,情绪转折生硬。
14.单刀赴会不带手机:
关键角色前往危险场所竟不带手机,导致无法联络,剧情强行制造误会。
15.主角团的对讲机,又黑又大又明显,
恨不能告诉所有人,他们是警察,他们是一伙的。
16.结局强行埋第二季伏笔:
主角已脱离循环,结尾却又出现感知异常,设定前后矛盾。
实际上如果第一部都如此,第二部更好的概率,很低。
国内外的剧都是如此,尤其是是为了第一季的热度,现原创续集。
若后续有第二季,希望能在逻辑与细节上更严谨打磨。
作者: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