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太多的理由,讓我堅信《生活萬歲》将有着超凡脫俗的成色,堅信它将為國内紀錄片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

因為,任長箴和程工這兩位名頭很響的紀錄片老炮;因為,他們創作過被譽為國産紀錄片天花闆的《極地》,以及被奉為經典的《舌尖上的中國》;因為,這是一部難得擠進國内院線的真實題材國産紀錄片;因為,生來本不易,活着更艱辛。

...

按理說,強強聯合的老炮出馬,聚焦底層的真實生活,占盡了優勢的《生活萬歲》,有望成為院線紀錄片的“先河”。要知道,帶有強烈人文性質和藝術性的紀錄片,能夠登陸院線就很不易了,講述普通人生活的紀錄片,更不易。

全片看完很失望。廉價的苦澀,局促的人生,抵不過虛晃一槍的“真實題材電影”,抵不過為了追求藝術效果,帶來的諸多“技術性嘗試”産生的質疑。豆瓣7.4的評分看起來不低,但結合僅“好于10%紀錄片”的評價,你就懂了。

...

想起2010年,東方衛視同名紀錄片《生活萬歲》,十五集的篇幅,45個人的生活,任長箴任總導演。知道這套片子的人不多,評論的更少。濃濃的悲憫情懷與幸福的獲得感,在片中奇幻的交織于一起,形成世間皆苦且珍惜的感懷,觀衆因此被平凡感動,被自己感動。

電影《生活萬歲》的脈絡與思路,不敢說與前者異曲同工——畢竟,一個是聚焦城市與人,一個是展示世間皆苦——隻是一路看下來,自我重複的感覺一點點加深了。

...

本片之所以備受質疑,不是題材的鍋。世界上總有被大衆忽視的角落,每個人都有生活的權利,都有追求幸福的期望,但從滿足溫飽到自我實現,越過每個層次都是煎熬,難以想象的真實就在你我身邊。

俗話說,世間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本就苦澀與幸福的交織,但這才是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态。而《生活萬歲》卻反其道而行之,用了一種看起來“更人文”的表現方式——擺拍,說白了,就是試圖在原始生活的龐雜“素材”中去粗取精,自作聰明似的加上藝術化、戲劇化的“金邊”。

...

這裡,被觀衆、網友強烈質疑過的幾組“生活鏡頭”不想多談,畢竟,作者沒有正面承認,是否存在“擺拍”依然存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非要為了藝術化和人文主義,愣是添加所謂的“光影元素”,幹擾甚至扭曲了生活的本來面目,就是對被拍攝者和觀衆的不尊重。

一個半小時,十五個人,平均出鏡6分鐘,這就是《生活萬歲》超出想象的“視覺效率”。

...

不得不承認,老炮的手法純屬,直擊要害,大多數生活斷章彰顯了人生的美好與辛酸。隻是,面對龐大繁雜的人物線索和視頻素材,在這種蜻蜓點水的表現方式之下,沒頭沒尾的故事輕易地一帶而過,再加上“添倒忙”的高速剪輯手法,讓《生活萬歲》平添了一種強烈的支離破碎感。目不暇接的觀衆,除了為幾個片段和細節感動之外,幾乎是硬撐着不斷接受新設定,不斷理解新人物和新情節,填鴨式的觀影感受,其實一點都不人文,感覺挺難受。

《生活萬歲》的本意是好的,但像片中那樣簡單直接的揭開弱勢群體的傷疤,呈現生活中的苦澀,就有些粗暴了。本片揭露痛苦的出發點,或許是為了警醒世人,給觀衆别樣的人生體會,抱有“小确幸”的幸福感,但刻意的藝術化、光影化,甚至故意的弱化和煽情,就是創作者的自以為是在作祟了。

...

不尊重你所見所聞的真實,憑空擺出另一種自認為的“真實”,這樣的紀錄片,不上院線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