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很复杂,我现在觉得我的一切感受都是被现场观众的行为影响过的。为什么要笑?有什么好笑的?Ist es beabsichtigt humorvoll zu sein?真的十分之irritating!但是get不到德国人笑点也不是第一次了。你们觉得protagonist像拍证件照一样举着copy的画,很好笑吗?标记着四百欧元很反讽吗?我只能想到他们无论如何自己拿不到这么多钱,感觉很心酸。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剥削和不平等,从某个时刻开始已经开始厌恶这些准确 重复但解决不了问题的词语。但是有关大芬村的这个案例,绝不能纯粹讲些文化理论 艺术哲学。好像Kopie就是中国的全部现代艺术了一样,观众们不会真的都这么理解和相信了吧?最后强行引用本雅明,我总觉得你们有点误读了,没记错的话后半部这篇文章根本不只是灵光的消失。从一开始就害怕会是一场大型stereotype奇观,结果果然是有意识形态讽刺的,简直都不稀奇了。我是因为中国梵高来的,这么偶然一个巧合,情不自禁买票。结果真不如中国梵高。我不能不怀着恶意去揣摩选择呈现这些和那些片段的意图,究竟是什么。提名有人喜欢错误的,拜托,既然你们引了海帆所说的原创与复制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意义,怎么还能不当回事一样,搞出real/falsch这样的二元对立概念。这一条真的应该在QA环节都出来问问。我问了是否有看过中国梵高,毕竟主题这么像,或许有做过背调?负责人和主持的神态动作感觉mean mean的,但德国人可能就是如此呢,我也不懂。我觉得最成问题的其实是人名,一会名一会姓,这真的是一个底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