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克雷格演了15年的007,他不是最帥的一任,卻是最能打的,同時那雙如海水般澄澈的藍眼睛,也為詹姆斯·邦德賦予了獨具的魅力。

然而作為終結篇,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打戲乏味、篇幅冗長、反派臉譜化等缺點,實在緻命。

傾國傾城的邦女郎、前衛潮流的黑科技與拳拳到肉的動作戲,一直是007系列的特色。在超級英雄題材盛行的年代,邦德的那些科技實在不起眼,美麗的邦女郎仍是一大亮點,蕾雅·賽杜真的很美,但僅憑這點不足以扭轉糟糕的口碑,因為在電影裡塞美女,别人也可以辦到。

在特效泛濫的好萊塢大片裡,007若想殺出重圍,隻能在動作設計上下功夫,不知是不是丹尼爾上了年紀打不動了,本片的打戲不僅少得可憐,還特别遲緩,缺乏淩厲感,仿佛在套招。

至于劇情,惡俗的拯救世界,不值一提。

最讓人诟病的是,反派的塑造簡直是一塌糊塗。在反英雄主義漸起之勢的今天,一個有血有肉的反派,完全有可能挽救一部電影,比如DC的小醜、漫威的洛基、星球大戰的達斯維達…可惜,我看到的是一個精神宛若分裂,動機可笑、行事邏輯混亂的反派,缺乏靈魂,毫無生氣。

現在好萊塢大片的反派早已不是當年純粹的反派了,各個都跟神經病一樣,做事毫無邏輯。大部分都是“心裡有創傷”,幹什麼事都要拐來拐去。為什麼毀滅人類?因為我覺得這個社會完了;為什麼制造病毒?我曾經受過傷有陰影。不像以前,反派要麼為了錢,要麼為了報仇,要麼就是純粹的變态,就是想反社會,簡單直接。

總之,《無暇赴死》作為商業片,是不及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