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許,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隻要你開金口,我等會兒給你送來。”

“那你就送來吧。”許靈均以為在開玩笑,便答應了。

影片《牧馬人》當屬這段最火爆。淳樸憨厚的郭谝子來回跑了幾十裡促成了一段良緣,把兩個陌生人牽到了一起,而且幸福美滿。

...

一、沒有感情基礎的結合,卻找到對的那個人

饑荒年代,不滿二十歲的李秀芝和同鄉一起搭乘拉磚頭的列車,從四川到了祁連山,隻可惜剛來到那就形單隻影,無家可歸。老郭兩口子把她介紹給了許靈均。

兩人的感情不是濃墨重彩地展現,而始終是細水長流的歲月靜好。

“你吃飯。”許靈均盛起粥客氣地對李秀芝說。

“你吃飯吧,你幹了一天的活。”李秀芝體貼地回應。

“我們分了吃。”許靈均又拿着一個大鍋盆,連碗筷都沒有雙份的。

吃好後,兩人又搶着洗碗,李秀芝輕輕地說着“我來洗。”許靈均給她倒了熱水來洗。

兩人的相識沒有轟轟烈烈,但兩人互相謙讓,替對方着想的互敬互愛的美德讓他們都會覺得這個就是我要找的人。

...

許靈均望着李秀芝為他整理屋子,為他縫補衣服,感動地想:

在我的生活中忽然闖進這樣一個善良的人,我好像等了多年的一天,終于來到了。她對我是這麼信任,和我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好像她也等待了我許多年。

許靈均的内心是狂喜,但還是不能确定對方是否真的願意和他共度一生,他試探着問:“我是個犯過錯誤的人。”

“犯過錯誤,我們以後不犯就是了。”李秀芝淡淡地說。

“我注定要在這裡勞動一輩子。”他再次試探性地問。

“一輩子有什麼不好,我陪你在這兒勞動。”李秀芝平靜地回答。

“那你也太可憐了。”

“我不可憐,我命好。我看出來了,我遇到了好人。”

李秀芝的命好在于她遇到了一個善良的人,遇到了一個受到命運打擊,卻不失真誠的一個人。

兩個人的結合是倉促又潦草,兩個可憐無依的人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相依相伴,相濡以沫,最終赢得了幸福。

...

二、婚後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的生活

在結婚那天,李秀芝讓許靈均邀請鄉親們來做客,衆鄉親一進門看見收拾得煥然一新的屋子,窗子上喜氣濃濃的窗花,郭大娘感慨:這就是靈均的家?

這個貧窮的小家有了李秀芝後充滿了紅紅火火的煙火氣。

郭大娘笑着說:“青青他媽,你怎麼養啥成啥。”不錯,李秀芝在婚後爆發出強大的創造力,大家都稱她為“海陸空總司令”。她在家養家禽,養飛鴿,養兔子,養娃娃,還在家脫土坯,壘院牆,整個小家生機勃勃,蒸蒸日上。

李秀芝的幸福在于她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她能幹聰慧,不怕吃苦,願意用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好的生活。

這樣的人值得幸福,也可以給人帶來幸福。

...

三、貧窮的年代,堅持追求精神生活

那個年代,沒有網絡,沒有電子産品,唯一的精神食糧就是書籍,這普通的快樂,讓他們在精神生活上比翼齊飛。

李秀芝給放馬歸來的許靈均展示自己新寫的日記,其中有電影《列甯在1918》的經典台詞: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也記載了靈均推薦的《三裡灣》,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他們做到了在精神生活上的共同成長。

影片中有一個鏡頭,李秀芝牽着孩子的手,提着籃子,給許靈均送飯。芳草碧連天,綠野蒼蒼馬成群,風吹草地,甯靜唯美,一家三口在草原上讀《敕勒川》,至親至愛,幸福近在咫尺。

李秀芝的幸福又在于她遇到了那個對的人,他教她讀書認字,她又在生活中教會了他許多東西,兩個人在精神上始終平行前進。”

...

四、幹淨的心和端正的三觀

許靈均摘掉右派的帽子後,高興得喜極而泣,直言獲得了政治新生。而李秀芝淡淡地說:

“在我眼裡,你還是你。”

街坊四鄰都來為許靈均的平反慶祝時,她不卑不亢地說:“他當上了大官,我不稀罕,他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多端正,多通透。

許靈均從家中出發去見他父親的前一晚,李秀芝問道:“你爸爸在美國是什麼幹部?”

“資本家,是個億萬富翁。”

“要這麼多錢幹什麼?”李秀芝不解地說。

兒子聽到爺爺的錢可以買很多汽車時,開心地說:“我要汽車。”李秀芝嚴肅地說:“青青,你記住了,那是爺爺的錢。錢隻有自己掙來的,花着才有意思,才心安理得。像我買鹽,我知道這是我賣雞蛋換來的;我買辣子,我知道那是我割稻子賺來的;我給你買小人書,我知道這是我加班打場賺來的。錢不是我們自己的,一個,也不要。這叫志氣。”

這段話振聾發聩,醍醐灌頂,一個母親對一個家庭的發展影響深遠,對塑造孩子的性格意義非凡。

...

影片最後,李秀芝背着孩子和許靈均歡聚在大草原上。

久遠的老片,簡單的故事,真誠的情感,讓我們仿佛在這個沉重的物欲世界品嘗到了一股清冽的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