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來就不是完美的。
也就是說,無論你再怎麼幸運,也無法找到一個完美的愛人。
除非,這個人是專門為你定制的機器人。

《黑鏡》第二季第一集“Be Right Back”,提出了一個“定制伴侶”的設想。
用戶可以提交某個人的社交平台資料,定制一款能随時随地聊天的人工智能程序,該程序會模仿那個人的說話方式,不是真人,勝似真人。
如果你覺得隻是打字聊天不夠滿足,還可以提交更多的視頻語音資料,程序便會給你打電話。這樣的話,你完全可以把某個明星,或者離世前任的資料上傳,讓“TA”随時随地跟你聊天。
還不夠滿意的話,你可以再加點錢,升級服務。那對方将不再是一個“觸不到的TA”,而是具有實體,可以觸碰,可以一起睡覺的“真人”,而且還包郵到家。

為了植入這個設定,并表達相應的主題,“Be Right Back”的故事十分簡單,女主角Martha有一個十分普通的男友Ash。Ash是一個網瘾少年,經常沉迷社交網絡,而忽略了Martha的存在,不過兩人的小生活還算過得去。
直到有一天,Ash出門一去不回,徒留Martha一個人在家裡花落人斷腸。
《美國隊長》中的“卡特特工”扮演這位畫家Martha,她不僅為影片奉獻了顔值和演技,傲人的事業線更讓不少觀衆目不轉睛地盯着屏幕。

失去男友的Martha簡直是痛不欲生,這時候,她的一個朋友幫她申請了“定制男友”程序,希望能幫她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當然那位朋友的做法其實有些欠妥,Martha失去男友已經是既定的事實,作為親人朋友,最需要做的是多陪伴,不要讓她胡思亂想,等時間一過,又是新的生活。
Martha一開始是拒絕的,Ash成為了她心裡的一道傷口,她自己也在下意識地逃避這個現實。
可是當虛拟Ash發來訊息的時候,她根本沒辦法視而不見。深愛的人發來消息,是人都無法視而不見。

洞悉各種聊天套路的虛拟Ash很快就“征服”了Martha,“就這樣被你征服,切斷了所有的退路。我的心情是堅固,我的決定是糊塗。”
“Be Right Back”的前半部分與電影《她》有些相似,主角都是與“雲端戀人”進行戀愛行為。

本質的區别是,《她》裡的Theodore對“雲端戀人”的需求是,能陪我聊天就行,因為電影的主題是關于孤獨,所以編劇需要一個孤獨的角色去表現主題。

而Martha對“雲端戀人”的需求,是一種情感寄托。“Be Right Back”大概是想通過一種“定制伴侶”對比原有伴侶的情景,來表達關于愛情的主題。所以編劇需要一個有對象的角色,來诠釋一些愛情觀。
欲望是愛情的一部分,“雲端戀人”難以避免地要面臨“一起睡覺”的問題。
《她》裡面,女主Samantha的開發商始終沒為她制作“肉身”,就連類似《銀翼殺手2049》中的投影也沒有。想要給Theodore更多的Samantha隻好找“替身”,沒想到Theodore卻不樂意了。
“Be Right Back”裡的開發商就良心多了,如果客戶需要,并且有錢,“雲端戀人”随時都能升級成“定制伴侶”。
在這段感情裡越陷越深的Martha難以避免地繼續升級服務,虛拟Ash變成了可以看見,可以觸摸,可以一起睡覺的機器男友Ash。

他回來了。
Martha的願望,似乎實現了。而且還“加倍”實現。
這個Ash整個人看起來更加精神,不再是那個網瘾少年,會主動幫忙做飯,任勞任怨。甚至,他還可以依據Martha的需求,改變身體的特征。反正他哪裡有什麼做得不對的,馬上就能按要求更正。
真是太贊了。
有多少情侶總是抱怨對方,這裡不行那裡不行,你就不能改變一下?你就不能有點上進心?你就不能學下别人男朋友?
經過“定制”的Ash完美的解決了這些問題,Martha讓他睡覺就睡覺,讓他滾出去就滾出去,他就是那種女生心目中的完美男友。

這個“定制伴侶”的開發商确實做出了一個完美的情人,但卻沒有做出完美的愛情。
有人說,Martha太自私,定制版Ash已經做得那麼出色,她還是不滿意,到底你還要我怎樣?
但要說Martha自私其實不那麼妥當,定制版Ash是完美,隻是她的根本願望不是讓定制版Ash滿足自己,她隻是想有個感情寄托,她隻是想要那個普普通通的網瘾少年Ash回來。

然而現實就是現實,過去的無法重來,那個Ash隻能活在她的記憶之中。你還要她怎樣?
她隻好假裝,假裝多好,我隻要,隻想要再擁有一秒,去相信你的擁抱,一直會讓我依靠,繼續等待,還心甘情願的不想逃。
說白了,Martha并不是“定制伴侶”開發商的目标用戶,定制版Ash根本無法百分百複刻原來的Ash,所以他根本沒辦法滿足Martha的需求。

Martha真正需要的是忘記過去,忘記Ash。
定制版Ash錯就錯在,他是Ash的名字,Ash的模樣。這導緻Martha直到影片結束,都無法釋懷。
“Be Right Back”,用這個悲劇告訴人們,要忘掉前任,走出陰霾,找一個“代替品”并不是辦法。有些人不可代替,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強大的人工智能也無法幫你“複活”已經死去的愛情。
不可代替不代表不可替代。活久了,就知道生命中其實沒有誰是必不可少的,每個人都有很多次愛情的機會,至于能不能生根,那就要看緣分了,能不能發芽,就要看你夠不夠努力了。歌詞和電影總是很極端才感動,說什麼沒有你就等于去死,但這種悲觀不值得學習。

如果她的好友給她弄一個不是Ash模樣的定制男友,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
隻是,完美的定制版Ash隻懂得一味地附和Martha,去迎合她的想法和口味。也許Martha可以減少一些孤獨感,但她卻無法得到全新的愛情。
因為愛情是互相吸引,而不是單方面的迎合。
愛情是一種相互作用,定制版Ash再怎麼優秀,他都隻是跟着Martha的鼻子走,Martha說一他不敢說二,那麼他和Martha之間是一種牽引作用,并不是愛情的相互作用。
喜歡一個人希望對方為自己改變;愛上一個人接受對方的一切。請認真思考,如果對方随時為你改變,那改變後的那個人,還是你本來喜歡的那個人嗎?
大概那不是人,而是商品。定制版Ash便是如此。就算“定制伴侶”的腦洞真的有可能變成現實,人類也很難通過機器彌補愛情的缺失,最多是發洩一些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罷了。除非,人工智能真的發展到了理解人性的地步。

人類,從來就不是完美的。
你要是真的愛上一個人,就不會讨厭那個人的缺點。
否則,那不是愛。那隻是私欲。

人們總想被傾聽,所以90%的戀情都是聽人說話。——《黑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