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生有多大的概率能遇見一個soulmate?
主任覺得,也就比中彩票的概率稍微高那麼一點吧。
尤其是在節奏飛快的城市裡,太多人的工作生活被囿于幾尺格子間。
假期少得可憐,都不夠自己休閑娛樂,更别提擠出時間認真約會了。
對當前不滿的時候,人傾向于懷念過去。
“快時代”的情感焦慮,捧火了上一代人的愛情。
木心描繪的“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幾乎成了爛大街的金句。
這次,馮小剛把他戰友的故事搬到大銀幕,拍了一部他心中的“父母愛情”。
《隻有芸知道》

作為黃軒的第一迷妹,看到時隔兩年,軒哥再次回歸大銀幕,真的别提多激動了。
《芳華》的上映猶如昨天,熟悉的原班人馬合作,感覺票房口碑都有保障。
然而打臉來得太快,兩個小時後走出電影院,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親粉絲都誇不出口的“尬”。
先帶大家簡單撸一遍劇情。
故事發生在新西蘭。
窮小子隋東風(黃軒 飾),異國他鄉求學,努力上進,為了掙學費兼職送外賣。
女主角羅芸(楊采钰 飾),在海鮮市場打工,漂亮又聰明,可惜先天身體不太好。

兩個人都租了林太太(徐帆 飾)的房子,因為合租的際遇相識、相愛、結婚。
他們的愛情,不止有男女之間的互相吸引,更有在陌生環境裡相知相惜的依賴感。
婚後,夫妻倆遠赴克萊德小鎮,開了自己的中餐館,搬進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小别墅,在這裡生活了整整十五年。

從愛情到婚姻,東風和羅芸“細水長流,相濡以沫”。
這種情感,沒有轟轟烈烈,見筆于細節。
但影片選擇用刻意的情節、矯情的台詞,來呈現這種“情感的厚度”。
有催淚效果,卻無法戳中人心。
就像看了一部“車禍癌症治不好”的韓劇,雖然在哭,心裡卻知道那是假的。
《隻有芸知道》的愛情,某種程度給人的是流于表面的感受。
羅芸喜歡狗,東風就給她撿了一條流浪狗回來。

羅芸喜歡鲸魚,東風就給房間的床頭裝了一塊巨大的鲸魚廣告牌背景。

再加上兩個人之間一遍一遍的肉麻對白。
“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過的日子。”
“今天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能娶到這麼好的老婆。”
“我太幸運了,出生時能遇見一戶好人家,嫁人時能遇到你這麼好的老公。”
“房子和餐館都不能給我安全感,你才能給我安全感。”
其“用力”的程度,就差沒讓編劇寫個八百字旁白逼你為他們的感人愛情流淚。

電影采用散漫的倒叙。
中年男人隋東風,帶着亡妻的骨灰,循着來時的路,找尋愛情的回憶
一會兒是東風的幻覺,一會兒是新婚生活,一會兒回到剛認識的時候,然後又回到重病的時候。
回憶很長很跳躍,把電影的時間跨度是拉長了,從年少相識講到中年相伴,但該仔細講的地方沒好好講到,而是匆匆帶過,人物行為缺少合理動機。

比如,羅芸為什麼來到新西蘭?她身體不好,又怎麼可以要孩子?
隋東風是怎麼愛上羅芸的?年輕時那麼喜歡音樂,為什麼結婚十五年都沒吹過笛子?
隻有芸知道,到底芸知道的是什麼?
不肯說的許願?
還是隐藏自己先天就身體不好的事情?
看完全片,别說隋東風不知道,就是擁有“上帝視角”的觀衆都不知道。
《隻有芸知道》作為一部愛情片,對拍慣了商業喜劇的馮小剛來說,是一次很“私人化”的嘗試。
比起兩年前着重寫一代人愛情的《芳華》。
《隻有芸知道》更私密,它是根據馮小剛的老戰友張述和妻子羅洋的真實故事改編。

但電影并沒有因為真實故事的支撐多出任何真實感。
導演的叙事帶着濃厚的回憶濾鏡,又缺少能支撐起故事的細節,隻感動了親身參與了這個故事的他自己,卻沒感動未曾親身參與過故事的觀衆。

片中其實有一個很值得深挖的點——
我們眼中那些看起來相濡以沫的伴侶,可能也有同床異夢的時刻。
夫妻倆在克萊德開了十五年中餐館,羅芸内心一直渴望逃離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

隋東風作為日夜相伴的枕邊人,竟然到妻子去世後才通過他人之口得知。
無疑,隋東風愛羅芸,可他真的懂她嗎?
這份感情真的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全是美好嗎?
十五年相知相伴,生活不會永遠都是純純的愛情童話。
相濡以沫不等于“人生永遠如初見”。

導演沒有深挖愛情和婚姻背後的複雜性,他隻帶觀衆淺嘗了愛情冒尖時的甜頭。
讓兩個相伴幾十年的愛人,從頭到尾都像一對熱戀期小情侶一樣膩歪。
明明有機會成為大熒幕版本的《父母愛情》,生生被拍成了披着懷舊外衣的言情小說。
主任特别能理解,六十多歲的馮小剛,也是年過半百的老人了,他想變了,褪去堅硬的外殼,展現内心柔情的一面。
他在接受采訪時候說到,
我希望能夠幹得别有壓力,幹得輕松一點,别去較勁了。
兩年前《芳華》大獲成功,勾起一代人的回憶,也讓馮小剛嘗到了“輕松一點”的甜頭。
如今《隻有芸知道》首周票房隻有7527萬,成為他近年來的票房滑鐵盧。
他在微博上感謝觀衆時說到
看完電影,有嫌慢的,平的,淡的,看不下去的,您花了錢,罵幾句出出氣都是應該。
曾經怼天怼地罵“有太多垃圾觀衆”的小鋼炮,剛了一輩子,突然就“柔”了。
無非還是在意票房。
姿态的轉變,給人的不是驚喜,而是唏噓。
主任衷心希望有更多拍着好電影,有底氣“口無遮攔”的好導演,而不是拍着平庸電影,為求票房“在線卑微”的創作者。
馮導也不用怪觀衆苛刻。
觀衆從來不是不懂“一生隻夠愛一個人”的感情。
隻是當初以為此片是一杯回甘悠長的清茶。
最後入口發現是一杯不冷不熱的白水。
不能不叫人失望。
最後,請允許一個迷妹為黃軒打call,軒哥一如既往的穩。
未來希望他可以接到更好的劇本!

腦補自己是楊采钰,然後發出了姨母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