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的十字路口,而最重要的,可能就這麼一兩條,你現在要選擇的,應該是最适合你的。”
不知道此時,你的朋友圈有沒有人曬高考倒計時?順便附上一句:再也回不去的青春……逗比的還會附上一句:怎麼辦?明天就要高考了,我還沒有複習,怎麼辦?好慌啊!哦,才想起來!我不用高考……
轉眼間,距離我自己踏入高中校門也已經是10年前的事情了,但有些事、有些感覺卻深刻到骨子裡,仿佛就發生在上一個夏天。 凡是經曆過高考的人,在畢業季多多少少會有些感觸,有些隻有自己經曆過才懂的酸甜苦辣……
最近看了一部已經下映的電影《老師·好》,單看這名字,耳邊便回響起仿佛沒睡醒般拖長尾音的“起立!同學們好!老師好……”。片中的故事開始于1985年,雖然那年我還沒出生,但懷舊的設計和人物之間的情感變化,深深地勾起了我這個90後的關于高考和學生時代的回憶和情愫。這裡我隻想寫寫我被影片勾起的師生情、同學情,以及電影結局的暢想……

故事發生在1985年的南宿一中,那一年,優秀教師苗晚秋推着嶄新的自行車走進充滿朝氣的校園,走進高一三班的教室。開學的第一天,苗老師就用他的霸道嚴厲的方式給這些性格各異的新生一個大大的下馬威,桀傲不馴的洛小乙,時尚愛美的關婷婷,做小買賣的劉昊……一個簡單的點名把苗老師的強勢、古闆、嚴厲展現得淋漓盡緻。這些“問題學生”表面看起來都被他馴服了,但背地裡給他起了個綽号“苗霸天”,一場持久戰即将開始……
師生情
他們之間的感情從一開始的互看不爽,到一起經過了一系列的事情後真情流露,苗老師改變了學生的命運,學生們也給了苗老師最好的時光。片中一個光榮又悲劇的物品——苗老師的自行車,承載着這份情感的貫穿全片。
電影一開始,苗老師推着他嶄新的自行車走進校園,在和老師們聊天時候提到,自行車是他榮獲地區優秀教師的獎勵,臉上流露出自豪。自行車是一種榮譽。

苗老師的專政,同學們的叛逆,讓師生關系一度非常緊張,學生們趁課間的時候拆下了苗老師自行車的擋泥闆,也意味着師生大戰拉開帷幕。自行車是老師的威嚴。
後來因為苗霸天拒絕洛小乙的入團申請,他的自行車又成為了犧牲品。在圍觀的人群中苗老師看到了自己心愛的自行車被刮去油漆,滿臉的無奈。自行車是老師的地位。
學生劉昊得了腦垂體瘤,苗老師組織班級捐款,并捐了自己一整個月的工資,這也讓同學們知道了苗老師對他們的用心,他們又将苗老師的自行車綁上了綠色的膠帶,煥然一新的自行車被挂在操場上,無比閃耀的自行車是師生情感的媒介。

緊接着因為洛小乙爺爺生病,苗老師載着洛小乙趕去醫院,自行車停在醫院門口卻被偷了。同學們集體自發地利用晚自習的時間,趁苗老師不在,跑到學校外面給他找自行車。等大家把車把失而複得的車綁上大紅花,充滿儀式感的展現在苗老師的面前的時候,苗老師卻勃然大怒說:“為了一輛破自行車,你們就忍心浪費這麼大好的寶貴時間嗎?自行車沒了,我可以花錢去買,時間呢?拿什麼買?”自行車是師生之間的一條看得見的紐帶。

最後,苗老師最喜歡的學生安靜騎着這輛自行車發生了車禍,苗老師将自己當年未實現的北大夢寄托她身上,對車禍無比自責與痛惜。自行車是現實對理想的諷刺。

苗老師是很多中國式家長和中國式老師的縮影,将自己未曾實現的大學夢和成功人生夢,都寄托在學生身上,希望學生能夠考上好大學出人頭地。隻關注成績,要求學生要争分奪秒地學習,學習以外的一切東西都是浪費時間。一到高三就取消了所有副科;不讓學生參與文藝節;在選班長的時候絲毫不理會關婷婷對班級的付出,也不理會全班同學選擇洛小乙的呼聲,執意讓品學兼優的安靜當班長。
除了中國式教育的封閉,還有中國式教育的無奈。
當苗老師告訴安靜學校打算将師範大學的保送名額分配給她的時候,詢問安靜的意見時,他們的對話揭露出中國式教育的無奈,高考定終身,一步選錯,命運千差萬别。
“老師,您覺得我應該……?”
“老師隻能告訴你,這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如果你選擇應考,肯定是艱難曲折的,但是一旦成功,那就叫‘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選擇保送肯定是順風順水,但是你就難免成為向我一樣的普通老師。”
“像您這樣不好嗎?”
“不好……不好說……安靜,當你像老師這個年紀的時候,你可能就會明白,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的十字路口,而最重要的,可能就這麼一兩條,你現在要選擇的,應該是最适合你的。”

同學情
那個年代是一個拉幫結派的年代,體育課的活動,上學放學路上,文藝節目排練,都是一個小團體一個小團體一起。
在影片之初的師生對抗戰中,學生們都是“團夥作案”,婷婷找來拆卸工具,文明跳舞吸引苗老師注意力,其他人則合力拆除苗老師自行車的水泥擋闆。
“與苗霸天的對抗,始終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是我們更看重收獲的友誼,這份被老師冠名狼狽為奸的友誼,才是最寶貴的。”

在劉昊的得了腦垂體瘤,大家集體捐款,更有同學将自己辛苦打工掙得的50元全部捐出。我一直覺得白血病、癌症是很可怕的病,在小學的時候,經常會有同學因為得了白血病沒錢治療,在全校發動捐款,大家力所能及地捐出自己的5毛1塊5塊10塊的, 但生病的同學卻請了病假之後,直到畢業都再也沒來過學校。
在婷婷故意撒謊稱安靜和路小乙處對象,試圖孤立他們時,小集體分崩離析,同學們并沒有因為婷婷家有錢而附和,這就是一個三觀很正的年代。随後因為婷婷勇于認錯,邀請大家一起為了班級榮譽準備文藝表演節目,又回到了當初有說有笑的小團體。

在那個還沒有手機的年代,大家聚在一起各種玩遊戲、聊八卦。不會像現在,聚會都是各自沉浸手機中。我小學的時候是很期待去上學的,每天早早起床去學校,不是喜歡上課,而是喜歡在每天早讀之前,可以和同學一起玩遊戲、跳皮筋,一到課間也是拿着毽子拿着橡皮筋就沖出去玩了,好像精力永遠都用不完。看看現在10後小朋友們,拿着iPad玩遊戲,假期也都是穿梭在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不免少了很多簡單的樂趣。
未來的結局
電影的最後是有兩個場景的開放式結局,第一個結局是苗老師不告而别,回到家鄉的學校教書直到退休。安靜也因為車禍沒有出現在畢業照中,沒有參加當年的高考,後來連續考了兩年也沒有考上,30年後的安靜坐在輪椅上,有了一家自己的書店。第二個結局,苗老師和安靜都出現在了畢業照中,苗老師讓安靜站坐自己的身後,定格下一張團圓的畢業照。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着一次次傷感的别離,我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最好的時光。”

我也看了很多的網友在評論說為什麼要設計安靜出車禍的情節呢,真的沒有必要,但其實這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但……如果安靜沒有出車禍,一定能如願考上北大嗎?如果安靜選擇會不會是更好的選擇呢?

高考或許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就像我自己,因為考上了一所比較好的大學,家人改變了對我的态度。但同樣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大學選擇的專業和自己現在從事的工作完全不相關。可不得不說的是,一個好的大學能夠讓你的眼界、思維和格局都有一個更高的層面。大學裡面,你會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你會了解不同地域的差異,你會直到成績好不是唯一決定你的未來。我很怕想象,如果我沒有考上大學或者是沒有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我是否敢去對抗自己的現狀,去追尋寫真正想要的東西。
最後的最後,祝願今年高考的孩子們考出一個好成績,珍惜學生時代純粹的時光,不管生活對你怎樣,都要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