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不再和华纳下跳棋了,而是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操作。

刘亦菲主演电影的真人版《花木兰》将取消全球上映计划,改为在Disney+直接上线播出。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现在,迪士尼不是那只蝴蝶,而是电影界的龙卷风。

所引起的风浪,小至改变疫情期间的好莱坞电影发行走向,大至打破往后流媒体与影院的竞争格局。

...

①迪士尼为何“出此下策”?

从2015年复活《星球大战》系列开始,迪士尼就确立了好莱坞的霸主地位,连续5年夺得全球票房榜冠军,旗下进入前十名的影片越来越多。

恐怖的事情是,迪士尼电影几乎是出一部赚一部。

前几年的累积,是迪士尼敢于“出此下策”的第一个原因,有实力和资本这么做。

...

《花木兰》耗资高达2亿美元,这等投入,放在任何一家好莱坞制片厂,都是一年之中数一数二的制作。

把影片交给影院,是最保险的做法,尽管还是有亏本的可能,但至少能收回一笔现金。

而把影片直接上线流媒体,就只能依靠流媒体的收入。流媒体发行能否带来盈利,是仍然有待验证的。

耗费了快2亿美元制作的《爱尔兰人》,具体为Netflix带来了多少新增订阅用户?恐怕连Netflix自己也说不清。

...

换做是其他状况不那么好的好莱坞公司,将头部电影上线流媒体,就等于是把自己辛苦一年喂养出来的一头牛拿去喂狮子,而自己却没有把握能捕获狮子。

迪士尼也没十足把握,不过却因为前几年的牛卖得贼好,就算《花木兰》这头牛白送给狮子,自己也不会饿肚子,而且还有能力接着养牛。

不过拿小成本一点的电影做实验,其他好莱坞公司是可以接受的。

最先采取流媒体发行手段的是环球影业,今年3月,《魔发精灵2》宣布直接上线多家流媒体平台,虽然引来了院线的联合抗议,但却创造了不错的点播量。

由于是单片租赁付费模式,环球很快就拿到了1亿美元的即时收益,而《魔发精灵2》成本和宣发费用也只是1亿多,环球看到了回本的希望和信心。

更神奇的是,4月线上播出之后,该片在影院的票房收入在6月仍然能夺得北美票房榜冠军,也难怪有消息说,环球此番有望能获得4000万的净利润。

环球的试验成功,是迪士尼决定“出此下策”的第二个原因,网播单片收费模式被证明了,有媲美院线发行的盈利可能。

与《魔发精灵2》情况不同的是,《花木兰》很有可能是在Disney+独播,另外租赁价格更高。

之所以说是租赁,是因为用户在花钱买完片子后,就只有48小时的时间看完。时间一过,用户需要重新付费才能点播。

更关键的是,你必须是该平台的会员,才有资格租赁。如果原来不是会员,就需要先花钱成为会员,然后再花钱租赁。

《魔发精灵2》的租赁价格是19.99美元,《花木兰》则去到了29.99美元,已经达到了一张普通电影票的价位。

如果所有租赁收益都归迪士尼所有,不计算额外的会员费用,只需要700万次的租赁,迪士尼便能收回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真能收回的话,多出的几千万宣传成本也不算什么了。

加上Disney+独播,一旦成功,所带来的效益绝对远超传统的院线发行。

不过,更高的收益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和难度。

著名媒体Variety发起了网络调查,多达85%的网友都表示不愿意花29.99美元去看一部《花木兰》。

...

迪士尼此番有着全盘皆输的风险,不只Disney+口碑受损,还开罪了院线。

万一《花木兰》口碑不好,迪士尼的自家招牌都要受损。

但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出此下策”的第三个原因,是迪士尼这一年的业绩实在糟糕,要保住龙头地位,就必须采取非常手段。

流媒体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此番尝试并非只是短期考虑,更是为往后的新时代做准备。

时代的潮流一直在变,当年手机龙头诺基亚没及时做出改变,瞬间从天堂掉落地狱。迪士尼不做出改变,只是称霸了几年就放松警惕,说不定就会成为电影界的诺基亚。

况且谁也不能保证,流媒体发行一定就会失败。

说不准之后无数网友会打脸花钱看呢。

​到底​是不是“下策”,还是未知之数。

...

②华纳会上线《神奇女侠2》?

无论《花木兰》的最终命运如何,迪士尼“艺高人胆大”的这步棋一下,其他对手不可能坐视不管。

影响最大的对手,应该是华纳影业。

之前,他们家的《信条》和《花木兰》一同被认为是复兴影院的希望。

然而两部片子的档期不停地延后,华纳和迪士尼下起了“跳棋”,仿佛谁也不愿意自己的片子先上映当炮灰,搞到最后双方各自宣布无限期撤档。

...

从另一个角度看,两家大厂其实是有共同利益的。

同期多一部大片,对整个影市有利,双方的竞争更多是良性的。

现在迪士尼意外地打退堂鼓,仅留下一部《新变种人》定档8月28日,把战斗力转向流媒体。

如此一来,华纳对影市的信心便会大减。

虽然《信条》的档期已经确定,8月26日至8月底现在海外先上,9月3日才在北美本土部分地区上映。但是谁也不能肯定,这就是华纳的最终方案。

...

早在《花木兰》确认放弃院线之前,华纳母公司AT&T的CEO约翰·斯坦奇就被问到,《信条》上线流媒体首映的可能性。

得到的回答是,绝对不会。

这其实是不用问都能知道的答案。

《信条》导演诺兰是传统院线的守护者,除非华纳做好了为这一部片子开罪诺兰,失去他这棵摇钱树的觉悟,否则同步流媒体上映的概率为零。

若不是诺兰用自己的影响力干预,《信条》可能老早就撤档到明年了。

...

但眼看迪士尼用《花木兰》先动了流媒体这块大蛋糕,纵使成败未可知,华纳也得做出应对方案才是,否则自家流媒体HBO Max将会在流媒体战争中吃了一个大亏。

应对的方案,唯有是拿同量级的电影到流媒体战场。

《信条》是拿不得没错,那有没有可能缩短窗口期呢?

票房能扛着疫情达到预期,诺兰还有拒绝的底气。万一诺兰也无法拯救院线,票房没有回本的希望,那情况就相当微妙了。

约翰·斯坦奇对《信条》是态度坚决,对《神奇女侠2》却没有明确答案。

...

“如果情况继续发展,有一些内容会面临着选择,我们会说可能这些片子适合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发行。”

他的这番话已经明确暗示,华纳已经有做流媒体发行的可能。

《花木兰》暂定9月上线,而《神奇女侠2》档期在10月2日。

试想迪士尼的战略成功,而《信条》无法让院线复苏,华纳难道会眼睁睁地看着《神奇女侠2》也票房失利,又不顾流媒体战场上的劣势吗?

在利益面前,华纳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一旦连《神奇女侠2》也转战流媒体,那后面《007:无暇赴死》等片都将岌岌可危。

整个电影产业还能否恢复如初,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悬念。

...

③纯属偶然,还是颠覆电影发行的开端?

如果不是疫情的影响,像《花木兰》这种好莱坞头部电影,再等个两三年也不可能会出现直接上线流媒体的情况。

疫情能尽早得到控制,无疑影院就能重新掌控电影发行的命脉。

相反,影院对长时间掉线,就难免会被另一种事物所取代,因为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种习惯。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哪里看都一样。

更何况,在疫情没有来袭前,流媒体就对影院的地位构成了一定威胁。

这等机会流媒体都不把握,更待何时?

...

最不乐观的情况是,新冠病毒在疫苗问世之前,成为了一种常态。

那影院大概率会在与流媒体的战争中败下阵来,变成一种小众化的发行方式。幸运的话会“小众而高端”,只有超级大片才有资格走院线。

乐观一些,影院最终顶住了压力,疫情过后,仍然是最主要的电影发行渠道。不过由于疫情期间,流媒体的发行方式得到了足够的时间验证,趋向成熟。

可怕的事情是,《魔发精灵2》、《花木兰》等电影都证明了额外付费租赁模式的可行性,那结果就算不是颠覆行业,也足以构成改革了。

...

一方面电影公司不再会再让所有电影走院线,而是让合适的片子直接走流媒体;另一方面,原定的90天窗口期会有灵活的变动,除头部大片外,其他电影的窗口期都有缩减的可能性。

北美最大院线AMC早前与环球影业达成历史性协议,双方合作影片(传仅限高端付费点播)的窗口期缩减至17天,而AMC预计可分享提前点播的收入。

第二大院线Regal母公司Cineworld表态不接受这样的商业模式,但如果人家AMC真的有赚不赔了呢?

也许这并不是坏事。

影院能够和流媒体融合,而不是某一方干掉另一方,对电影艺术来说利大于弊。

因为,一直难以得到投资的艺术电影,将会得到更多生存空间,乃至是复兴的希望。

...

最乐观的情况是疫情在今明年就彻底消失,那《花木兰》流媒体发行这件事就真的是纯属偶然。

哪怕最终的发行效果还不错,回归影院是迟早的。

至少在中国市场这边,流媒体市场难以入侵,《花木兰》又是一部中国演员主演的片子,大概率还是能登陆中国影院。

影院恢复正常,那其他制片厂也没必要拿自家的大制作去试水,流媒体最多也只能成为一些票房前景不那么好的片子的发行渠道了。

...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电影公司考虑最多的都是“利益”二字。

迪士尼官方说是说这次《花木兰》进行流媒体发行只是特殊情况,仍然会重视影院体验。

但影院和观众都应该要明白,这仅仅是冠冕堂皇之词。

情况要是继续不乐观,电影公司不可能会和影院共存亡。

只要等到流媒体能带来足够稳定的盈利,甚至媲美院线,一场时代的变革在所难免。

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