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一本書,簡簡單單的描述,就像說你我身邊的故事,這本書就是《82年生的金智英》。,但是卻真實的讓人覺得可怕。
書的第一頁就這樣寫道:由衷期盼世界每一個女兒,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因為這本書對于當今女性的描寫過于真實,以至于它的出版讓很多人對本書的一些内容極度不适,甚至開始進行抵觸。當然,因為這本書的火爆,與它同名的電影也一并出現。
書和電影我都看了,書會更加真實,也許電影不想表現的太多悲傷,在故事的結尾做了我們期許的結局,就是金智英重返職場,過上了她自己想要的生活。
金智英生活在韓國,也許是因為文化接近,我們看到她身上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樣子,身而為女,确實有太多無法掌控的未來。

金智英因為是女孩,小時候經常會受到來自奶奶的特别對待,因為還有個弟弟,在重男輕女的觀念裡,金智英自然也會受到奶奶的“歧視”。
因為金智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弟弟也有着自己的的優勢,他會認為他的喜好和姐姐一樣,也不會記得姐姐到底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但是,正是因為社會存在這樣的普遍現象,誰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
我們生活在這個好時代,身為女性的地位已經好很多了,但是,重男輕女的意識卻還是在某些人腦海裡根深蒂固。很多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快點長大,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别人的看法,但是,卻發現,無論在哪個年紀,對女性的看法始終是無法改變的。

金智英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到一家公司,能夠成為公司的一員,她内心還是非常高興,工作的每一個軌迹裡,都盡心盡力的付出,而很多超出工作範圍之内的事情,在她看來似乎也是應該做的。
我記得最深刻的就是,金智英的一個長輩和她說:其實你沒有必要覺得你是女性,就要去多做事情,讨好其他同事。
如果不是作者借用長輩的口來提醒,我還沒有意識到,其實在職場中,我們都是金智英。
作為女性,總是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如男性,工作中不敢或者沒有人能夠給機會去承擔更多的責任,自然而然的,我們的薪資,社會地位,也會在自己讓步中變得異常的卑微。
随着自己年齡增長,我們發現我們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男性到了30、40歲,是人生的高光時刻,而女性,似乎職場道理變得渺茫和毫無希望,我們不敢辭職,不敢換工作,甚至面對領導無理的職責也隻能忍氣吞聲。
我認識的一個姐姐,今天已經40歲了,因為以前一直在互聯網行業,最近跨行到另外的行業,雖然工作還是原來的人事經理,但是因為業務性質的變化,姐姐的工作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雖然每天工作認真勤懇,但是還是得不到老闆的認可,老闆經常會說:你都那麼大年齡了,怎麼還這樣的?這樣的職責也需對老闆來說是無心的,但是對于這個姐姐來說,無疑是對工作以及自己未來的一記重呵。什麼叫年紀大啊,難道女性年紀大了就這麼一無是處嗎?
職場裡類似的事情太過于常見,以至于很多人都會接受這樣的境況,改變也變得不容易。
金智英成長的過程中,因為遇見過太多類似的事情,所以她會覺得都很正常,這一切在她結婚以後變得更加明顯。
因為懷孕可以比其他男同事早下班,很多男同事都覺得金智英有了這麼好的福利。金智英在一次坐地鐵的時候,一個女孩看着她說:都這麼大肚子了,還給我們搶座位,也不在家休息。其實,但凡可以有在家不上班的資本,我想很多人應該都不想上班吧。
我認識很多朋友,都在生完孩子後選擇了被動的在家看孩子,老公們外出上班賺錢,自然就有很大的優越感,覺得家裡的事情最簡單了。
有時候回到家裡,看着老婆在悠閑的玩着手機,頓時覺得她的生活裡就是充滿着輕松。其實,寶媽們的生活經常會被這樣的簡單重複逼瘋。
孩子們不會一下子就長大,飯菜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變成了熟的。男人們往往會忽略過程,直接看到結果。
如果做了媽媽,就變得輕松,确實對女人來說是件好事,但是往往人生與現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能夠有人支持,成為全職媽媽,工作上的事情可以暫時不去考慮,但是真的做了全職媽媽後,女性的生活反而會變得更加的雜亂。電影也演的超級感人,看完之後感歎着人生如同金智英的女性,結婚後的生活就像進入了一個沒有出口的道路,永遠看到不頭。

金智英一直努力生活,當然也會有對生活絕望後的無奈,但是因為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對于女性的誤解,以及婚後全職主婦生活的理解,認為那樣的生活一定是無憂無慮的,但是,因為沒有創造所謂的社會價值,當了全職主婦的媽媽們,生活在空虛以及無奈中一天天的耗費,金智英也患上了心理疾病。

金智英時而會變成别人,也許是導演想通過金智英的轉變,把她想要表達的情緒,都通過她自己的轉變發洩出來!
“智英也是别人家的女兒啊,她也想陪着父母啊”。
“美淑啊,多為自己考慮吧,為了讓哥哥弟弟上學耽誤了你的前程,現在智英長大了,她可以自己處理問題了”。
所有這一切,都是金智英和金智英們最真實的想法,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電影裡的金智英最終還是有個美好的結局,她有支持她的老公,能夠讓她重返職場,實現自己的夢想,當智英用那隻她從小就期盼的鋼筆開啟她的新的一段經曆,我知道,确實我們都不是金智英!
現實中的女性們,隻會在育兒這條路上一直下去,孩子小的時候,說上幼兒園就好了,上了幼兒園說上小學就好了,可是,媽媽們大把的青春就在這看似無限循環的期盼中消失了。
電影确實比小說有更好的結局,畢竟是想給無數在婚姻裡掙紮的女性希望!
然而,我們的故事比電影更加真實,或許很多人都希望如果人生可以重來,都會選擇不結婚!
所以,我說電影裡的金智英是幸運的!現實有多少離開職場就一直做了全職媽媽的女性,一直在努力的生活着,畢竟我們都沒有女主那樣的老公!
電影的最後,金智英眼前出現了一道曙光,我想,這大概是所有女性的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