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衆唾棄的衣冠禽獸在确鑿的證據面前,被以“人道”之名,避重就輕的逃脫了極刑的懲罰,強撐着的尊嚴與公正,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瞬間支離破碎……

并不是每部電影,都能改變現實

2011年,根據真實性侵兒童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熔爐》上映,瞬間引發韓國社會的巨大反響,最終,這部揭露殘酷現實的劃時代作品,迫使韓國政府出台著名的“熔爐法”(“性侵害防止修正案”)。

...

然而,不是并每部電影,都能催生法律、改變現狀。

據韓媒報道,韓國電影《素媛》裡的變态強奸犯原型趙鬥順,将于2020年刑滿出獄。2008年12月,趙鬥順在京畿道綁架性侵了當時還隻有八歲的受害人,他在2009年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素媛》的原型要出獄,讓我想起了保羅·格林格拉斯的那部《7月22日》。同樣是罪惡滔天,同樣是拒不認罪,卻因為講人道的法律體系,給了兇手們可乘之機。

《7月22日》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2011年7月22日,挪威右翼分子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在于特島持槍殺戮,造成77人死亡、151人受傷。最終,這名屠殺者僅被判處了21年監禁,且關押14年便可假釋。

...

當受害者付出慘重的代價卻換不來兇手應有的懲罰,邪惡的犯罪坐實,正義的羸弱反擊因善良和人道之名發出虛弱的呐喊。

如鲠在喉的悲怆,細膩克制的撫慰

電影是造夢者的藝術,但沒有了真實和感情的電影,注定是炫技的空中樓閣。

韓國電影給我的印象是,要麼黑政府,要麼善于煽情,或者兩者兼顧。但在《素媛》中,是盡可能的貼近生活、逼近真相,内斂、克制、富于同情心,将感情的宣洩控制在心靈交流的層面。

...

《素媛》是一部很不一樣的韓國電影,竭力淡化所謂的“憤怒點”、“煽情點”,采用白描式的手法,聚焦于受害者一家人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陷入到輿論圍攻、好奇窺視的泥潭。

電影的開篇,如《羅馬》般描述了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也為觀衆展示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微妙關系。工作的辛苦、生活的重壓、日常的鬥嘴,展現了這對貧賤夫妻的默契與無奈。

女兒的早慧,表現為懂事、獨立、自信、善良,她依戀整日忙碌的母親,工作繁重的父親對自己的不聞不問習以為常。

...

一個大雨天,一身酒氣、長相猥瑣的大叔突然出現,徹底改變了這個普通家庭的命運。

片中通過平行剪輯的手法,極盡克制的描述了這場駭人聽聞的暴行,在大量的暗示、錯位和留白,讓觀衆侵沉于透心涼的恐怖之中。

...

獲悉孩子遭受的暴行,懷有身孕的母親直接崩潰,作為一家之主的父親極力克制,但最令人揪心的,就是第一次見到父親時女兒的對話:

首先,詢問媽媽,暗示她與母親的親密關系,希望尋求撫慰;其次,詢問爸爸的公司,不希望自己給父親添麻煩,暗示疏離的父女關系;再次,準确說出兇手的體貌特征,表現出她接受過相關的教育,是還沒緩過神來的第一反應;最後,發現身體不對頭,意識到出了大事。

...

片中,女兒多次表現出乖巧可人、善解人意的一面,這一方面與創傷後應激障礙期間拒絕父親、抗拒治療、自我封閉的反應形成鮮明對比,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本片的最大的催淚點:這麼好的女孩,為何遭此毒手?

本片用了很大篇幅,詳細講述了一家人遭遇危機後的反應,詳細描述了他們一瞬間的崩潰和緩慢的恢複過程。

...

面對巨大的心理陰影,從拒絕、宣洩、接受、放下到解脫,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時間的累積。素媛的母親歇斯底裡,不斷自責;父親毫無辦法,陷入沉默。眼看着一家人就要垮了。

除了素媛,父親的人物塑造很成功、很豐滿。出事前,默默的承擔家庭負擔,出事後,代替妻子看望女兒,妻子崩潰後,一面照顧妻子,一面牽挂女兒,試着在他們面前表現出什麼事都沒發生。他深知,自己垮了,整個家庭就完了。而在警察、好友面前,他表現出了悲憤、激動、無奈,畢竟,他也是個人,有些事他承受不了。

...

本片最感人的一幕,莫過于穿着厚重玩偶服一路守護女兒的的父親。

因為此前的心結和PTSD反應,女兒對父親一直的抗拒的,為此,父親穿上了可可夢玩偶服,将陪伴和守護堅持到底。其實,女兒一直知道都,父親一直在自己身邊,父愛如山,偉大如此。

...

身邊人的善良同樣令人感動。跟素媛家要好的廠長一家,妻子因不知情的電話自責不已,丈夫因沒法幫素媛一家感到難受,兒子因當天沒有等素媛心存愧疚。

為了素媛,護士穿上厚重的可可夢玩偶服逗她開心,玩偶服老闆将舊道具無償送給了父親,警察為破案絞盡腦汁,檢察官在庭上據理力争,校長、老師、同學都試着為素媛營造舒适的環境。

...

就像心理醫生說的,光靠親情是不行的。在專業的心理救助、好友的親情感染下,大人們逐漸回歸理性,假裝遺忘這件事,孩子卻很難走出來,見到那條胡同會嘔吐,看到兇手照片會心跳加速,心理陰影會跟随她一輩子。

...

片尾,素媛為剛出生的弟弟準備了紙飛機,說出了“你能出聲真實太好了”,或許,這就是傳承善良與托付理想的意義。雖然,總為他人着想的素媛心理早就垮了。

...

被懲罰的受害者,輕易逃脫的施暴者

《素媛》很溫暖、很堅強,但抵不過冷酷無情的現實。

片中,素媛一家人被新聞媒體狂轟亂炸,雖然媒體盡了保護隐私、教育大衆的職責,實際上,他們一次又一次被剖開身心的創傷,一次又一次在大衆面前被羞辱、被損害。

案件庭審就是揭傷疤,父親竭力不讓女兒出庭也基于這個考慮。為改變必死的命運,數次因醉酒逃脫刑法的兇手竭力抵賴,且毫無忏悔之意,甚至證明自己是精神病,然而法官居然信了。

宣判的那一刻,這個家庭再次爆發了,怒發沖冠的父親被女兒緊緊抱住,善良再一次被邪惡打敗了。

...

就像素媛不願出院回家的理由:難以示人。受害者的羞恥感和揮之不去的心靈創傷與兇手殘忍的禽獸行為,以及極力推脫的無恥行徑兩相比照,究竟誰應該得到應有的懲罰?

新聞中說,雖然《素媛》的原型、性侵幼女的變态兇手趙鬥順服刑期間一直在接受心理治療,但韓國法務部2018年對其進行的性犯罪治療鑒定結果為“性偏理性很高”,這意味着,其出獄後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很高。

這個被公衆認為十惡不赦的罪犯,因法官采信了其“醉酒無意識犯罪”的說法,在證據确鑿的審判中被輕判。根據韓國現行法律,無法再給趙鬥順增加刑期。此前,韓國政府發言人曾回應,在現行訴訟法律體系下,本案不會重審。

...

因一念善意,素媛要給淋雨的大叔撐傘;因獸欲爆發,趙鬥順做出了令人發指的行為。當人性和善良被獸性和邪惡蹂躏,卻還要以人道之名受到所謂“應有的懲罰”,這個世界的冷酷與漠然就又增加了一分。

“受過傷的人總是笑得最燦爛,因為他們不願讓身邊的人承受一樣的痛苦。”

也許,隻有善良的信念,才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因為,有了希望,才有了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