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電影《流感》海報(감기,2013)
衆所周知,韓國電影從來不避諱國家政治中的官員腐敗、權謀惡鬥、權錢交易、利益沖突等種種黑劣。比如,揭露韓國政治腐敗的内部鬥争的《局内人》,根據“光州事件”“釜馬事件”改編的《辯護人》,反映檢察官、警察、線人的利益沖突的《不當交易》,還有揭露韓國政治高級階層腐敗的《白鲸》,等等。韓國電影的高明之處還在于能把涉及公衆的社會事件都能和政治粘在一起。這可能也是韓國人因為地緣、曆史文化熱衷政治活動的一種表現。這部上映于2013年的電影《流感》,也是如此。
從政治角度看,當一個區域或國家出現具有危害性的公共事件後,作為權利集中的政治團體或個人,他們有能力調配各種國内外資源,發揮事務管理部門職能,隻要思路、方法足夠科學,思想統一,步步為營,就能統籌應對問題,消除危害,安撫人心,實現“以政治善”的目的。但是對喜歡挑政治膿瘡,揭露政治黑的韓國電影來說,“災難”和“政治操作”就成了上等搭配。《流感》這個故事不是“發現病毒,病毒傳染,人感染或死,發現治療方法,戰勝病毒”這麼簡單,而是在其中傳遞出的政治操作。
一群來自東南亞某個國家的年輕人準備偷渡到韓國,其中一名偷渡者已經開始咳嗽,病毒由此踏上了韓國的征程。到了韓國後,過來接收這幫偷渡者的兄弟倆兩發現,一集裝箱的人都病死了,隻有一個小哥還活着。
兩人帶着唯一幸存小哥進城,結果半路上小哥逃跑。接收偷渡者兄弟倆中的弟弟開始咳嗽,發燒,顯然是感染上了病毒。于是哥哥就帶弟弟去藥店買藥。病毒随着咳嗽出的飛沫,通過空氣開始傳播,藥店裡的營業員、兒童、學生等人,無一幸免。
弟弟的病情逐漸加重,咳血,就來到了醫院。醫生搶救無果,并當即發現,這是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病毒。哥哥也因弟弟的死與醫生發生沖突。此時,病毒已經在城市擴散開來。
疫情爆發的這個城市叫“盆塘”。因為這是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該地區的治理委員會負責人,韓國國會議員立即出現在了故事中。因為此病毒非常厲害,醫生建議把盆塘隔離起來。但是,議員卻顧慮每年要在盆塘舉行的各種國際會議,如果隔離,将會給盆塘帶來巨大損失;還靠天真的“常識”說,“現在正是流感流行的季節”“口蹄疫也沒這麼緊張”,言下之意,一切都沒那麼嚴重。總之,這種能緻人死的病毒,并不在議員的思考範圍内;并且醫生的建議也被議員指責。傲慢、蔑視,擁有政治權利的飛揚跋扈,可見一斑。
随着病毒的爆發式擴散,衆多被感染的人病情不定時發作,倒地而亡,城市交通混亂,醫院人滿為患……整個城市因人感染病毒,瞬間失控。

韓國電影《流感》劇照
就在樣的緊急關頭,該國總理卻還在為是否向社會公衆宣布病毒擴散,以及宣布後是否會引起社會恐慌而猶豫。負責盆塘的那個議員還在擔心如果宣布隔離,會被其它政黨的政客們揪辮子。災難面前,精英政治的鬥争和矛盾,開始暴露出來。這和韓國普通人所具有的民主政治意識并不是一回事。直到總統駕臨,才宣布盆塘隔離。同時病毒擴散的消息也對外發布。但是如何應對病毒,卻隻字不提。“目前還沒有治療藥物”“死亡人數可能上萬”,這些話無疑就是制造“恐慌”。
外宣事實固然不錯,但在缺乏應對措施的情況下,讓普通民衆理解、支持政府行為的機會也沒了,民衆除了恐慌,就是恐慌。電影黑了一把看似高冷、果斷的韓國政治高層。

韓國電影《流感》劇照

韓國電影《流感》劇照
接下來,政治騷操作開挂。
恐慌狀态下的民衆在超市瘋搶物品,并因此發生肢體沖突,也有人因病毒發作頓時在超市倒下。但這種無序的狀态卻招來了警察的暴力制止,超市頓時成了捉撕混鬥的場所。而這個事件本身,無非就是民衆為了應付病毒帶來的隔離,在超市買東西而已。災難面前,準備不足,出現混亂,就直接動用國家機器,這無形中将其等同于暴亂鎮壓。一件小事,就暴露了政治能力的低弱。

韓國電影《流感》劇照
接下來就是美國政府介入。衆所周知,韓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地位,軍事外包,外交還得看美國的臉色。這還比不上過着樸素生活的鄰居朝鮮。有人戲稱“薩德”系統就像是一個蒼蠅,韓國人捏着鼻子也得吃下去。影片中,因為韓國盆塘地區爆發病毒流感,卻鬼使神差地招來了美國。這顯然不是什麼國際救援,而是美國對韓國政治幹預的直接影射。
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在美國的建議下,建立特别隔離區,而令人驚異的是,隔離區實行軍事管控。如果有不服從管控的外來人員,就用“槍”解決。治病救人,卻借用軍事力量,透射出國家與普通民衆需求的尖銳對立。危機關頭,國家并沒有顯示出為了關心平民大衆的政治情懷,而隻有一個信念——防止病毒擴散。隻要達到這個目的,可以不顧普通人死活,并不擇手段。所以病死之人,就變成了“垃圾”被處理掉。

韓國電影《流感》劇照:感染病死的人,被吊進屍體坑焚燒
這看上去不可思議,卻是韓國政治慣用的專制手段。危機中,國家政治為了自身利益,哪怕普通民衆是無辜的,也會慘遭國家機器的碾壓。曆史上,“光州事件”就是韓國政治統治和平民沖突的最好證明。
影片中,政治首腦為了所謂的顧全大局,要犧牲盆塘,保全更多國民。這種應對危機時僵硬的政治操作,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城市更大規模的平民沖突和騷亂。平民與政府的矛盾再度升級。國家不得不調整更多的兵力、武力進行鎮壓。而政府、醫療機構如何防治病毒,卻沒了蹤影。城市剩下的就是騷亂,混亂,加上打打殺殺。
流感所引發的盆塘民衆對政府不信任,最終升級到了“要到首爾去示威,讓首爾人感染,政府才會救我們”的地步。這一幕似乎是“光州事件”街頭政治的變相演繹。而美國也不甘于後,甚至派出駐韓美國空軍,要對示威民衆進行轟炸。
或許人性的力量喚醒了人們對戰勝病毒的信心,才使韓國元首良心發現,最終頂住了美國的壓力。
在影片中,“流感”隻是故事外核,用混亂和沖突暴露韓國政治的低端操作才是真正目的,以緻于讓政治首腦和民衆知道病毒抗體的存在,用小女孩阻擋軍隊開槍的方式出現,這顯得十分戲劇、突兀。

韓國電影《流感》劇照
類似這種講故事的方式,在《漢江怪物》中也曾出現。總之,《流感》其實是一部“政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