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是在初中,一個學霸在語文課前的五分鐘推書時推薦了它的原作。後來,她把電影拷來給我們在自習時間看,那時候我還想着不能被電影打擾學習,因此隻在同學們驚呼的時候擡頭看上一眼。
今天我從頭到尾把它看完了。我沒有經曆過那樣的時代,因此想必沒有老一輩人的感觸,但它确實很震撼,讓曆史不再是書本上冷冰冰的詞句,而是經由兩位戲子的人生軌迹,揭露了血淋淋的過往。
開頭時,母親近乎是無情地砍下小豆子第六指的那一幕便驚到我了。若不是真的窮到沒有辦法了,天底下哪個母親會這樣做?小豆子哭着喊着被硬按着拜了祖師爺,随後他便成了梨園的人,而他也如同命運般走上了專屬于他的路。
整個電影裡提到了很多次命運。血淋淋的命運、冷酷無情的命運、顯貴的命運、死亡的命運。有人說,愛說命運的人隻是在給自己的不抗争找理由。命運真實存在嗎?我不知道,但至少在這裡它存在,而且切實地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
如果不是沒有錢,小豆子便不會被賣掉;如果小豆子沒被賣掉,他就不會當上戲子;如果他沒有當上戲子,他就不會認為自己是女人;如果他沒有認為自己是女人,他便不會愛上小石頭;如果他沒有愛上小石頭,他就會成為一個普通人。命運一環扣一環,如同美洲的蝴蝶一樣扇動翅膀,而這次的蝴蝶之大,牽扯了許多人家,小豆子也隻是其中之一。
從一個人的遭遇能看到千萬人的遭遇。以戲劇性的表現手法看比電影還要荒謬的人生,這就是命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