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 “婚姻冷靜期” 這一提案一經提出就被推至風口浪尖,有人戲稱離婚需要冷靜期,結婚更是如此。現代社會,個人意識覺醒,女性平權,家庭中的兩性關系發生着巨大的變化,在婚姻的圍城裡,種種複雜的問題雖然各不相同,但根源性問題比如溝通,理解,平等,奉獻等等在哪個國家和社會都值得探讨。
今天推薦的四部經典電影,最早的一部《克萊默夫婦》來自四十年前,時至今日,同類型影片《婚姻故事》仍然引起大衆的共鳴。
關注公衆号【百分電影】獲取更多精彩内容
1 婚姻故事
斯佳麗•約翰遜飾演的妮可,本身作為女演員的她婚後放棄自己的事業全心投入家庭。亞當•德賴弗飾演的查理,紐約一位事業成功的戲劇導演。他們結婚多年并育有一子。夫妻二人因為長期疏離,溝通缺失,查理出軌,工作分居不得不走向離婚。
影片是一部美國式離婚,細枝末節,繁複的程序,從紐約到洛杉矶,從家庭到律師以及為了孩子的撫養權而上演的拉鋸戰。
妮可在婚姻中感覺到的被邊緣化,被壓抑,被忽略的身份在離婚時發生了轉變,她開始工作并有了新的起色,結交了新男友,她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主導權力。
查理離婚後在和兒子的相處過程中才忽然明白自己在兒子成長教育中的缺失。
2 革命之路
這部電影描寫的是一個美國中産階層婚姻危機的故事。繼《泰坦尼克号》之後,萊昂納多和凱特再次出演情侶,然而這部影片不再是驚心動魄的偉大愛情故事,而是一部革命性的婚姻影片。
丈夫弗蘭克(萊昂納多飾演)雖然薪水優渥,但他對乏味的工作已經感到厭倦。妻子愛波(凱特飾演)向往的女星之夢早已抛之腦後,日複一日操持家庭。
妻子愛波渴望掙脫束縛,全家搬去巴黎開始新生活,此時弗蘭克的事業剛好有了新的轉變。這是兩人大動肝火的導火索,往日的積怨促使他們撕開臉面激烈的争吵。
未來的道路二人到底會選擇「革命」還是回歸保守?
3 一次别離
如同面紗之下的伊朗女性,伊朗這個國家充滿着神秘感。這部獲獎無數的電影《一次别離》就揭開了伊朗的神秘面紗,以一對夫妻分離的故事展現了伊朗現代社會的矛盾和複雜。
丈夫納德和西敏都是受過教育的中産階級,二人育有一個十四歲的女兒。西敏以 “不想女兒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為由想要全家移民離開伊朗,當納德反問 “什麼樣的環境” 時,西敏隻是不語。
納德因為自己需要照顧患有老年癡呆的父親不願意移民。納德并不能體會身為女性的西敏在伊斯蘭政教合一社會中的切身感受,納德控訴西敏隻會逃避。
就在夫妻二人對峙公堂之時,納德因為争執而推倒了家中護工瑞茲導緻其流産,瑞茲的丈夫又将納德告上法庭...
4 克萊默夫婦
這部1979年由達斯汀•霍夫曼和梅麗爾•斯特裡普主演的家庭電影,影片名為Kramer VS. Kramer,這其實是美國司法案例的一個叫法,意為原告和被告,當然美國女性結婚之後冠夫姓,所以這個離婚争奪撫養權的案例就變成了Kramer VS Kramer。
克萊默先生由于工作太忙而忽略了克萊默太太和兒子比利,在克萊默太太憤然離家之後,克萊默先生不僅要辛苦工作,還要兼顧家庭,照顧年幼的比利。
父子倆的生活在克萊默太太走後陷入一團糟,克萊默先生不僅沒有生活經驗,也沒有育兒經驗,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克萊默先生也逐漸适應單身父親這一角色,比利也變的非常依賴爸爸,父子二人感情愈來愈堅固。
然而已經事業成功的克萊默太太此刻回來想要獲得兒子比利的撫養權。這個家庭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克萊默先生和克萊默太太到底誰應該擁有比利的撫養權?
四十年前的這部電影拍攝于美國女權主義運動時期,在當下的中國也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當時的女性不再滿足于家庭主婦的角色,或是教師,護士,秘書的職業機會,這部影片的克萊默太太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樸實的叙事,細膩的情節,恰到好處。影片大篇幅描寫父子相處情節也讓觀衆思考父親角色在親子關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