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差不多一個月的某個晚上,我和一位同學偷偷溜出晚自習在操場上散步 ,走了很久,也聊了很久,關于畢業的話題。
當時我和跟他說我畢業暑假的打算,我說要從家騎行到贛州,計算過距離三百多公裡,每天騎七十公裡也就五天,然後再考慮要不要騎回來。
那時的我特别興奮,心中沒有一絲對即将到來的高考的緊張感,有的隻是對那随之而來的自由的向往。當時夜色不錯,友人也微笑着述說他畢業的打算,就像是兩個即将踏上征途追夢的騎士。

《練習曲》
可惜,計劃終究沒能成行,就像在那之後我給自己訂下的無數flag,或是因為自己,或是迫于外界,想法最後仍是想法,征途還沒開始便無疾而終。
時光如白駒過隙,以前最喜歡跟朋友打趣說,“眨眼就大學畢業工作,再眨眼就結婚生子,再眨眼就垂垂老矣準備閉眼了”。那次談話依舊仿佛昨日,現在就已經到了“第一次眨眼”的節點,再有一個月,世間便又少了一個大學生,多了一位職場人。

東明相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也不會做了。”電影《練習曲》中青年明相這樣跟人解釋他出走的動機。
哪怕是對雞湯已經産生抗體的我,在聽到這句話時仍舊感到一陣戰栗,多麼幼稚又堅定的話啊!
《練習曲》副标題是《單車環島日志》,講述台灣大四即将畢業的青年東明相,請假騎單車逆風向環遊台灣島的故事。這部電影在我大一時就加入了MARK電影清單,已經是想看電影目錄中壓箱底的元老級存在了,時間走過三年,我才得以找來一觀。
東明相,男,天生聽力困難,需要助聽器。喜歡彈吉他,因為看着琴弦撥動會有安全感。性格腼腆倔強,還有幾個月就大學畢業時獨自背上吉他就踏上了單車環島的旅程。

圖片.png
一路上,他看見了各種各樣的風景,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這場出走,主題是“世界”與“成長”。
有個導演想要用鏡頭捕捉太平洋的風,鏡頭下有騎着獨輪車的小醜和帶着鴿子的魔術師,還有笑得那樣甜美沉迷音樂的女明星。
有叛逆的青少年遭遇家庭危機,面臨父母決議離婚的困境,那少年阻止不了,隻能以對世事漠不關心的暴躁面目掩飾内心的悲傷無力。
有個立陶宛來的年輕女模特,愛好自由,全世界旅遊,她說她的家鄉沒有山,她說她和他即将行走的路線連起來就是個心形,代表愛。

女模特
有即将退休的小學女教師,舍不得離開孩子,含淚和明相訴說着她的擔憂,但在相互的鼓勵下又再次釋懷,重拾勇氣與開朗。
有一車失去了工作的大媽們,一邊抗議一邊旅行,司機兼旅遊的中年男人和他說着這些女工們的故事,滿懷感慨。
有遇到明相的阿公和教他騎車的表哥,表格腿腳痛風,走路一瘸一拐,但還是笑着鼓舞明相環島加油。阿公虔誠的信仰媽祖,房間裡挂着一副字“是非到此止,佛号且帶去”,明相在大街上目睹阿公和信徒們跪拜媽祖紅了眼眶。
又遇到兩個玩藝術的年輕人,一人彈着吉他唱着搖滾,一人在堤壩上畫着塗鴉,身上洋溢着青春與叛逆的氣息,明相也加入了塗鴉的行列,在警察到來時一起逃跑。

塗鴉後的逃跑
還有遇到一個熱心的單車旅行者,他幫明相修好了輪胎,結伴騎了一段路程,并說起他朋友的故事。他有個朋友以前總是一起騎車旅行的,但後來為了救落水的大學生不幸離世(那個朋友原型叫做,本電影就是導演拍來紀念故去友人的)。
這部電影很美,甚至可以看作是一個攝影集,一部台灣島風光片。故事很平,很輕,很客觀,就是明相一路上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群,一路世間常有的悲歡離合,你可以去思考,也可以看完即忘。
明相帶着吉他是練習指法,因為聽力不好,所以他更多需要靠眼睛看着彈來彌補,而整個旅程也可以看作是一首關于人生的《練習曲》,通過他人的故事豐富閱曆,來找到自己人生所要行走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來看有點像《荒野生存》與《男孩與世界》,同樣都是關于出走看世界的故事,不過《荒野生存》的主題更貼近追尋哲學上生命的意義與自由,《男孩與世界》則是擺脫童真看到真實世界的真相與成長的取舍,而《練習曲》更簡單純粹,就是看看世界看看人。

《荒野生存》
說回來,其實整部電影最讓我興奮的還是明相的果敢,說走就走的勇氣。其實就像王菲歌裡所唱,“就算蝴蝶飛不過滄海,也沒有人忍心責怪。”努力嘗試過,才能心安,才不會留有遺憾在未來唏噓感慨。
剛看完電影本有萬千思緒想要抒發的,但文章因事擱筆了近一周,遂情緒已經淡化,暫且留個印象就作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