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效讓人回味
流浪地球票房已經突破46億,作為中國首部大制作科幻電影,有這麼大的成就可以用偉大來形容它。國内外各種千奇百怪影評把它剖析到地心,作為普通觀衆我也分享下自己的淺薄觀感。
在好萊塢特效科幻電影,壟斷全球市場的情況下,在以往聽說國内拍科幻電影,估計大家都會搖搖頭,覺得這個想法很可笑。因為太多資本用錢砸流量明星,也不敢冒險搞科幻特效,那些五毛特效劇情,也已經讓我們惡心到不願被欺騙。
當我被好萊塢特效一次次轟炸的審美疲勞,已很久沒去影院看國外所謂的爆米花大片。他們的故事套路永遠是個人英雄主義,永遠是打不死的小強,永遠是工業流水線複制的産品。隻有特效牛逼,劇情大多食之無味,套路就那樣看了開頭知道結果,演員的演技永遠看不出他們内心的情感體現,感覺就是提線木偶。
倒是那些以情感人的電影能看的進去,如最近那部《綠皮書》就值得回味。人性的沖突像開水與茶葉的交融,散發清香,透徹心扉。
對于大多國人的口味,好萊塢特效電影就是爽,管它劇情如何,出了影院已經忘了差不多。這種特效視覺爽久了,不斷提高視覺審美,需要更大,更驚奇的特效才能刺激到腦神經,才能更爽,同時也讓你的審美慢慢麻木。
流浪地球的畫風色彩複古懷舊,美學的角度對眼睛調試很舒服。這點就遠比好萊塢滿屏絢麗的特效強,也可以看出導演團隊在資金不足時,吳京頂力加入投資6000萬中,還是把錢用在刀刃上。導演說過中國工業特效距離好萊塢起碼還要25年,可是我覺得東方美學審美已經戰勝他們。
估計很多人要噴暈我,也無所謂,這是個人看法與口味,喝多了咖啡才覺得綠茶的味道原來如此美麗。像某些人喜歡好萊塢特效,對流浪地球特效噴的一無是處,也阻擋不了喜歡它的觀衆去買票。
好萊塢特效主要做的逼真華麗,特效工業非常成熟,現實所有物質隻有你能想到,都可以呈現在你眼前,逼真到可以欺騙我們的眼睛大腦。優點太優秀太完美了就是缺點,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事物,逼真特效百分百的填充我們的大腦,沒有留下空餘的空間讓大腦去想象去腦補。
這點感覺好萊塢是越走越遠,生怕你用心看劇情,非要把特效炸的你無處躲藏。在也無法看到十幾年前,那個輝煌年代的經典電影,那個時代電腦運用特效還受限于科技,大多采用模型骨骼制作,主要靠演技和音效光影推進故事劇情。
如80年代終結者和異形電影,相信很多八零後的國人有看過,模型做的逼真生動,但不是全景露出鏡頭。看不到下半身或頭或尾巴,由助手推動模型移動,如行走或奔跑。這些看不到的位置,本是模型制作留下的技術缺陷,通過剪接拼接讓看不到的部分,留給觀衆想象。
當電影留下空間讓人想象才是完美的結合,好比小說中的劇情人物寫的聲情并茂,文字加大腦想像出的畫面,才能讓人陶醉其中。而現在好萊塢特效直接讓鋼鐵俠在你面前飛來飛去,剛開始看好驚豔。看久了,他已經沒啥神秘可言。你想的是他有錢就牛逼,已經對他飛來飛去沒有新鮮感。
特效忽略人的眼睛可不是錄像機,好萊塢電影不管遠近場景,各種角度切換都是那麼清晰逼真。都是劇情為特效服務,你說看多了累不累,畢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眼睛會有選擇的按大腦所需調節可視範圍,對重要的事物就會認真分析屏蔽不需要的,眼睛自然不會出現疲勞。
好比武俠中的神秘蒙面俠女,要比妩媚投懷送抱的浪女來的吸引人。
而流浪地球的導演本是學法律,為了科幻夢想轉職做導演,做夢都想拍科幻電影的普通人,内心的夢想卻是如此偉大,夢想的偉大總是建立在千難萬難中,錘煉升華自己的各種才能,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至于導演團隊如何拍夢想中的科幻電影,我就不介紹評論了。網上有很多粉絲把制作團隊的困難分享出來,差不多九九八十一難不為過,用四年時間把科幻特效工業電影給攻下,縮短與好萊塢差距起碼十來年,這種創新中的痛苦精神,帶着希望是值得冒險的,最終觀衆用票房回報了他們。
流浪地球的特效虛實結合,巨大的礦車和内部空間站,各種配件道具,都是真實比例場景模型做出來,而且細節做的非常到位。車内做舊的色調加光影的稱托,感覺像年複一年在艱苦任務中,經過無數次風雪摧殘,有生活的氣息與歲月感,更容易把觀衆帶入電影的世界中,而不會跳戲。
特别看車裡戲份時,車外各種場景很真實的投射進來,遠近視角和光影處理,讓人覺得這就是地球生活場景,與現實非常貼近結合,不覺得它是綠幕做的特效。所有特效都做到實景感,讓觀影者從聽覺,視覺上都似曾相識,又體驗創新中的新鮮與好奇。
重要特效在眼中停留幾秒,輔助特效微秒閃過,主次分明讓眼睛不會産生疲勞感。所以帶入感特别強,細節做的好,停留的時間又不長,都為劇情服務。所以細節特效都到位了,倒覺得電影劇情特效沒看夠,畢竟大腦已被好萊塢特效刺激慣了。
而流浪的特效就像前面說的蒙面俠女,隻露出深情的美目,又不見其全貌,卻又是那麼讓人抓心想念。這裡導演把大部分腦補細節留給了觀衆去想象,卻又讓人意猶未盡,念念不忘必有回響。辦法就是很多觀衆多刷幾次,而每次都有新鮮感,發現新的細節,這就是流浪地球的魅力所在。
為啥大家覺得好萊塢電影很牛,可是路人看了漫威複仇者聯盟3,二刷很少。而美國觀衆有很多二刷流浪地球,還推薦好友看。這就是我前面說的疲勞度堆積,還有文化審美做出來的特效,也不在一個層次想象空間。
電影已下線,目前登入各大播放平台,少量劇透也不影響大家看電影。電影投資5000萬美元和好萊塢爆米花電影對比,也就五六分之一的投資。錢基本投入到特效中去,劇情裡的地球已經脫離太陽的撫慰,故事前段是白天的低光線,在冰雪朦胧天氣中救援,後半段是夜晚面對快撞擊木星救援。
電影對小物件細節做的讓人回味,對大場景也拍出物體的宏偉壯觀感,不管陸地上的運輸車,還是地下城升起的運輸飛機,比現實中的物體大好幾倍,特别發動機如喜馬拉雅山般巨大,把城市壓在腳下,讓觀者震撼無比 。感歎人類的渺小,又驚歎人類創造力的偉大。而這種宏偉的史詩感在好萊塢電影中也不多見。
行星發動機和點火軸心,主要突出重要部位的視覺史詩感,外圍的巨大的輪廓,内部的空曠視角靠遠近燈光來勾勒空間距離。而看不到的地方在黑暗中讓觀衆想象,估計大腦也就0點幾秒分析它的巨大,既知道它的體量感與震撼。又不搶走人物劇情視角,也不會有疲勞感,
同時也節約很多不需要的特效資金添加。黑夜做特效難度會降低很多,也降低特效成本,畢竟團隊資金有限。
而這種規模體量的場景體現,在好萊塢之前的幾部電影中也有過,如天煞中外星飛船降臨紐約的天空,讓白天變為黑夜,黑壓壓的遮住陽光讓人喘不上氣。如2012電影喜馬拉雅山頂中,逃生的巨型方舟,都體現人類的渺小。
不過流浪地球最震撼史詩的鏡頭,還是木星遮住你的眼球,風暴之眼像死神般邪惡的俯視弱小地球,地球如孩兒般大小,奮力掙紮逃脫的過程,如果是真實場景估計很多人要肝膽俱裂。
可以看出國内特效團隊經過多年的學習努力,已經縮短和好萊塢的距離。他們沒有去複制好萊塢的特效畫面,而是創造屬于東方的美學想象,西方的曆史文明對待事物還是比較直白的,缺少東方人多維視角,透過現象折射出的空間想象,畢竟5000年的曆史文明,對萬事萬物已經摸的爐火純清。
而這點大多也要歸功于導演的審美想象,導演本人也是漫畫家,在國際上也獲得獎項。說明美學造詣得到大家認可,把這種美學功底運用在電影中,也體現虛拟與現實融合,很多史詩場景鏡頭帶着詩意浪漫感,像是漫畫和現實結合的世界維度。
個人認為最有史詩,詩意的鏡頭,就是兄妹倆和混血男,坐在車中被木星火焰砸中,導緻運載車解體跌落深淵的鏡頭。導演用多種視覺呈現面臨死亡中的浪漫!鏡頭快,慢,遠近,勾勒三人當時的動作心理。
哥哥抓住混血男的腳,看到慢鏡妹妹頭朝下,頭發在頭盔裡淩亂飄動,投射出生命即将消逝的無奈,讓觀衆緊張的手心出汗。下面可是萬丈深淵,哥哥卻毫無猶豫的松手墜落救妹妹,幾次在懸空中想拉妹妹的手,讓人揪心,最後抓住抱在一起跌落。鏡頭帶着凄美又體現親情的偉大,死亡卻顯得很渺小。相信這段鏡頭在未來幾十年中,會成為經典佳話。
今天主要以個人的觀點說下流浪地球的美學,缺點就不說了,畢竟每個人的審美分析角度不同,最可喜的是導演是一位愛好學習,又非常謙虛的人,在路演中也提到電影還有各種不足,他說的最多的是:“感謝觀衆的包容。 ”是的,對于看太多爛片的觀衆而言,看到用心拍好電影的導演,都發自真心的支持。
在央視電影頻道,佳片有約欄目邀約卡梅隆和郭帆導演做客中,卡梅隆給予郭導很高的評價,也給一些建議。有一條也是郭導很感激的,就是電影特效可以運用,但不能過多依賴,後果就是科技的反噬。
這點卡梅隆的朋友拍的電影( 阿麗塔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片投入太多特效制作,劇情和内心情感卻浮于表面。連女主都是電腦設計出來的影像,就個人對女主的眼睛設計也不滿意,眼睛太大總給人一種眼大無腦的感覺。電影中的喜怒哀樂無法傳達分享給觀衆,就是失敗的電影,也就和我上面提到的爆米花電影一樣,價值就是一杯爆米花,營養隻有刺激味蕾的甜蜜素,僅此而已。

情感讓人動容
電影救援貼近現實生活,這點也不走好萊塢那套,好萊塢基本都是個人英雄主義,打不死的小強,隻借用電影宣傳國家的強大,宣傳美國是個自由民主偉大的國家。地球各種災難,各種毀滅都需要靠它們的英雄來救,好像地球就是他們家。猶太人控制的美國,他們的霸權思想,在電影中體現的淋漓盡緻。
可是他們的現實卻很諷刺,如果你把交稅的時間忘了,想拖延幾天應該沒事,房子卻意外着火。那麼消防車就停在你家門口,一群消防員悠哉的吸煙聊天,欣賞你的房子被大火燒光。他們隻保護其他交稅的房子不被你家火苗燃到,你苦苦哀求得到嗤之以鼻的冷漠,可笑你也是白人,房中所有值錢的财産灰飛煙滅,包括曾經陪你的貓咪,狗狗,讓你欲哭無淚,還好裡面沒有老人孩子,你在心裡連連感謝 “上帝保佑!”
至于電影中的鋼鐵俠,超人,蜘蛛俠……他們是不會救你了,他們是拍給粉絲和喜歡美國夢的外國人看的。而你的所有财産還不如75美元稅費,這就是他們的民主價值。
如果房子周邊的山林着火了,火勢不久就會吞沒方圓百裡的一切,你還是帶着全家開車快跑吧,因為市長在電視裡留下幾句豪情壯語,然後惋惜的說道:“我們也無能為力了,大家都撤吧。 ”不想他說完跑的比你們還快,途中幾十萬逃亡的人們都在罵娘:“特麼這就是我們選的狗屁市長。”
開車逃亡中你帶着全家老少,哭爹喊娘的穿過快被大火包圍的公路,看着路旁一棟棟房子在火光中凋謝,偶爾還聽到裡面傳出垂死的哀嚎,可能是你好友張三或李四,而他們事後都在失蹤名單裡,早已化為草木灰,你萬幸活下來了,卻又在内心呐喊:“感謝上帝保佑。”
事後他們的老大對市長各種指責,而市長也都各種推脫,内心卻暗罵:“關我鳥事,救援哪來的錢啊,你們養的軍人都拿去欺負不聽話的小國,又不為人民服務,隻會狐假虎威。” 不久日子照過,又多了些流浪漢而已,可能其中也有你。
有人會問:“你很奇怪喲,好好的評論電影咋扯到他國問題,”
“你問得好啊,這是說給某些人聽的,你說他們的複仇聯盟那麼團結,連滅霸都打敗了,然而現實一次山火就看出他們的體制如此脆弱不團結,簡直烏合之衆。”難道他們的英雄主義都活在電影裡……
當我們出現一部以現實集體救援為題材的電影,某些人就各種指責抨擊,硬說愛國綁架,無腦救援,拿美國夢的優越感來打壓你,拿他們領先的那點科技來意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覺得救援人員太脆弱,好萊塢英雄不會死,要不你在現實中拿塊磚頭敲下雷神的演員,你看他疼不疼。
你家着火是誰冒着生命危險去搶救,是雷神嗎?各種災難來臨是誰沖在前面,是人民的軍隊。
災難中,你和家人獲救了,而救你的軍人卻在另一次救援中意外犧牲。你不知道他已犧牲,也不知道他叫啥名字。而這種無名英雄在中國,每天都會為救他人而意外犧牲。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父母疼愛的人,他們那麼年輕就付出生命,新聞媒體在追悼,很多人大老遠的跑來圍在路兩旁,含着淚花揮手目送運載英雄的殡車遠行……
而你此時正坐在電影院看複仇者聯盟,覺得裡面角色才是你心中的英雄。心理卻在貶低流浪地球的各種問題……至于救你的恩人,早忘了。
潛移默化從粉絲變為了追尋美國夢,覺得隻有縮短與心中的英雄越近才會幸福,你經過不斷努力終于移民美國,成為他們的合法公民。但你的黃皮膚改變不了他們看你的眼光,歧視的尺度比黑人強不了多少。
在一次跟蹤偶像時,想多拍點他的現實照片,不想你被擊斃了。白人警察讓你舉手檢查時,你卻二逼的去掏口袋證件,槍聲響起,時間靜止,子彈在你的瞳孔中不斷變大,腦瓜一絲冰涼,腦漿如爆米花搬爆開。倒地瞬間你最後那點意識,看到警察和偶像在一起對你指指點點,原來偶像早已發現你跟蹤他,誤以為你是劫匪打電話報警,警察誤以為你在掏槍。
隻因你的膚色是黃的,加劇他們心中的恐懼,在他們誤會中你成為地上的屍體,你死不瞑目的躺在血泊中,靈魂飄在半空悔恨交加,一股維度法則拉着你進入輪回投胎。而偶像的老婆剛好在醫院産房臨盆,恭喜你成為偶像的孩子,他破門而入抱着你親個沒完,留下你無奈的笑容……
可能這段文字帶點諷刺意淫,但追尋美國夢的人千千萬,在誤會與歧視案例中,死亡時常上演,因果輪回是按人心的欲望進行着。就如流浪地球裡,機器人那句話:讓人類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