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氣球

པདྨ་ཚེ་བརྟན།

  如果說在電影和藏文化之間有什麼聯系,那一定是萬瑪才旦。

從《塔洛》到《撞死了一隻羊》,再到《氣球》,以及之前的《靜靜的瑪尼石》、《老狗》、《尋住智美根登》、《五彩神箭》。萬瑪才旦用他的鏡頭呈現、觀察和反思了藏人、藏事、藏文化。

  傳統和現代的碰撞、本土和外來文化的沖突、生活這片古老而神聖的大地上的現代藏人的迷茫和尋覓、方徨和無奈、希望和追求是萬瑪導演的電影中永恒的主題。

1一、那些事兒

這次也不例外,而且更加深刻、更加突出。

故事開始于一隻氣球,白色,半透明,小孩子透過氣球看見了一個奇幻而又真實的世界,大人們卻對它羞于啟齒、急于藏匿。當小孩的父親發現他們在玩這個氣球時氣急敗壞的戳破了它,後來還因為這個氣球跟别人打了一架。忘了說了,這氣球還有另一個名字——安全套。

故事很簡單,小孩貪玩把安全套當氣球玩,導緻女主卓嘎懷孕。恰逢她的公公去世,上師認定她腹中的胎兒是她公公的轉世,男主達傑和其他家人希望她把孩子生下,但她考慮到家中光景和計劃生育的罰款想要打胎,由此陷入了艱難的抉擇中。

二、那些人

劇情簡單,人物卻非常豐滿,各個都是活生生的人。

男主達傑,孝順、虔誠(迷信)、暴躁、顧家、知錯認錯、重視教育。

女主卓嘎,這是全劇最複雜的人物,一方面她深受男權、神權的壓迫,在掙紮中似乎覺醒又難以擺脫羁絆,一隻腳踏出了泥潭,另一腳卻深陷其中。另一方她又成了神權的代言者在将自己抗拒的力量施向自己的妹妹。

降曲卓瑪,女主的妹妹,出家為尼。這是電影的一個副線,沒有明寫,但也大緻勾勒出了她的故事:早年和男老師相愛,因誤會分手,堕胎,為了贖罪出家為尼,又難舍對舊日戀人的情愫。

三、那些細節

我們先回憶一下學《木蘭詩》時學過的一種修辭手法: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采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古文中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

這部電影裡有很多這樣很有意思的呼應,我們暫且稱他為互文吧。

女主卓嘎和妹妹降曲卓瑪的人物互文。

種羊、母羊和男人、女人的互文。

氣球和安全套的意象互文。

大兒子是其祖母的轉世和女主腹中胎兒和爺爺轉世的互文。

白氣球和紅氣球的互文。

女主使用圍着的抑郁的藍色圍巾和男主的大紅色藏袍的顔色互文。

當我們看懂了這些互文,我們也就看懂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中三處夢幻般的場景也值得細細品味。第一處是兩個弟弟要看哥哥身上代表其轉世身份的黑痣,讓後将其扣下,帶着它跑向無邊的沙漠,哥哥也跟着奔跑。這一場景唯美而夢幻,正如少年時的我們未曾經曆世事,也沒有那麼多的困擾和羁絆。

第二處是爺爺去世後大兒子懷念、呼喚爺爺時出現的一段唯美的倒影,但其表達的意義我并沒有看懂。

還有一處是女主姐妹倆出現在窗戶上的鏡子裡時的場景,鏡子裡的降曲卓瑪沒有出家,美麗動人,最後兩個人的幻影合二為一。揭示者兩人,甚至是女性群體的命運,在男權和神權的壓迫下無論是成家的還是未成家的、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無論是俗人還是僧尼、都難逃這種壓迫與羁絆。

四丨不是結局的結局

故事的結尾,男主給孩子們買了兩個紅色的氣球,一個氣球“砰”的一聲破掉,另一個掙脫了羁絆,飛向空中,越來越遠,變成一個小點。

它也是氣球,向往自由,飛向遠方;它也隻是一個氣球,難以承受生命的重量。

有人說破的氣球代表了一個生命的逝去和飛的氣球代表了爺爺的靈魂。

有人說女主最後妥協了,不然最後不可能那麼和諧。

有人說漢族覺得女主最後堕了胎,藏族覺得最後把孩子生了下來。

但,結局并不重要,無論怎樣的結局,最後都是一出悲劇。

五丨不應同氣球飛走的思考

當社會隻允許有一種聲音存在,那麼一定是謊言。

這部電影的題材就決定了其争議性,我并不排斥争論,隻有争論,隻有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才能改變思想。但,朋友們,我們可以讨論,可以争論,但請别扣大帽子,動不動扣個“殺佛”之類的大帽子。

這部電影讨論的是生育權,是我們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夾縫中掙紮的我們的現狀和迷惘,電影中的故事也是極端的情況。有人一提到堕胎就是開始攻擊導演“殺佛”,大部分的藏族人,包括我們都不能接受堕胎,但并不妨礙我們讨論。

堕胎,是最後的、最無奈的、最具争議的選擇。但,在到這一步之前,我們還有很多選擇,還有很多避免的方法。

而那個,承載着生命的、輕飄飄的、為人我們的欲望和不負責任的沖動買單的氣球,就是最方便、最便捷、最安全的方法。但我們,卻因為傳統、因為避諱、因為羞于啟齒,造就了最兩難的抉擇。

藏族人是善良的,善良的舍不得用“氣球”,善良的造就了無數個“有父有母的孤兒”和隻管生不管養的孩子。

和一個在民政工作的朋友聊天時聽說我們縣那一年有兩三百個離婚的,其中不乏結婚當年就離婚的,而我們縣的常駐人口也就三萬多。現實中也接觸過不少因父母離婚而變成“有父有母的孤兒”的孩子。前年的一次防艾宣傳中講安全套的用法,幾十個人中不知道這麼用的、沒用過的也不是沒有。

因為我們的不負責任和無知造就了那麼多的意外懷孕和“迫于無奈的婚姻”,又因為我們的善良和不負責任造就了那麼多支離破碎的家庭和“有父有母的孤兒”。

這樣的善良真的是善良嗎?

當我們有一天不再對“氣球”避之不及,不在羞于啟齒,就不會有氣球,也會減少很多的兩難抉擇和“有父有母的孤兒”。

六丨共勉

我們需要開放,但不是身體,而是思想。

不要築牆,要建橋!

共勉。

...

佛    氣球


當佛祖管不住我們的思想時,就讓“氣球”管住我們的身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