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故事中,遇見、堅持與離别是故事的重點。遇見要匪夷所思,堅持要痛并快樂,離别要撕心裂肺。
首先遇見要有宿命感,很多電影以相識和再次遇見跨度很大來體現出命運,最典型的算是報恩式戀愛了。當然也有日久生情型,或事件促成型,但也需要一個命運多舛的關系轉化點。有時需要人物反差來襯托,兩個世界,兩種性格,完全不搭的人戀愛了,更體現宿命的力量。在童話故事裡,甚至遇見就是愛情故事的全部,如白雪公主、灰姑娘。本片将遇見分成了三次,14歲,17歲的餐廳,和照片,烘托出強烈的宿命感,似乎人生軌迹就像飛行的石頭與水面,而且用反差體現神奇。

...

再說堅持,需要阻力烘托,最常見的是情敵競争,還有父母家族等強勢力阻撓,或者社會地位不匹配形成的輿論壓力,比較虐心的是制造人性矛盾規則,即獲得愛情需要犧牲很重要的事物,甚至生命,就像小美人魚,總之要強調難,烘托出勇往直前、奮不顧身以及痛楚。當然在阻力後最激動人心的是破鏡重圓。本片也是利用了将男主生命有限作為阻力位。

...

最後是離别,最常見的就是生死離别;也有物理隔離式得離别,如空間,時間所形成的;比較狗血和綠茶的就是一方刻意的,為了所謂的成全犧牲愛情;還有就是意識層面的離别,而且隻有一方記得,另一方忘記的,這個比較虐心;最高級的是,被現實或社會倫理所掩埋的愛情,兩人都深愛對方,卻不能在一起,這是最虐的,也是最深刻的,如廊橋遺夢。本片主要是采取一方忘一方記的套路,而且最後還加了一個重逢的暖心結尾。

...

影片加入偶像派的帥男和形象氣質身材俱佳的少女,特别要給女主加分,演繹出那種即古靈精怪又感情細膩的女孩。其實對于我來說最為感動的也是,看到了曾經遇到和錯過的心目中的那個她。

或許緣分可以決定我們的開始和結束,而回憶中的身心相融的那份感動卻是我們自己可以留下的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