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早早
前不久看了一部日本電影《日日是好日》這部影片節奏緩慢,畫面溫馨甯靜,好像是熏風自南來,帶來的微醺和恬靜 。
影片裡的典子喜歡弗拉明戈和意大利語,大三的時候别的同學都在找實習或是找兼職,而典子這時候卻非常的迷茫沒有方向,無所适從,就像他弟弟說她,做事總是想的太多,所以什麼都不能做。
有一天,典子的媽媽說茶道教室的武田老師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就建議她學茶道試試。
典子很好奇媽媽為什麼這麼說,不就是茶道嗎?有什麼特别?于是,她就抱着試試看的心理參加了茶道學習班,令典子沒有想到的是,就這樣一件普通的小事卻悄然無息的改變了她一生。
當她找到茶道教室穿過院落,一棟古樸的建築映入眼簾,拉開拉門,教室裡明亮寬敞,透過落地窗,可以聽鳥鳴看風動,而最讓她感興趣的是挂在牆上的條幅,上面寫着:日日是好日。

好日就此展開。
學習茶道看起來容易,其實做起來并不簡單從折帛巾到制茶,每一步都要按照規矩和手法一步一步進行,一點不能馬虎,所以守規矩做的每一步都是在考驗動手能力。
“不要用大腦去想步驟,練習多了,手就記住了”武田老師說。
這對喜歡思考的典子來說更不能理解了,很多事情不都是先思考再做事嗎?茶道怎麼是隻做不思考呢?
接下來的練習更是颠覆了典子的認知,好奇的她開始對茶道感興趣了。
比如:端茶具進茶室時,先邁左腳,一張榻榻米隻能走6步,拿茶具時,重的器具舉重若輕,拿輕的器具舉輕若重,抹茶呈現出來的效果要求是月牙的形狀。

剛開始這些動作讓典子手忙腳亂,但是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後開始變得得心應手了。正如武田老師說的那樣:隻有把形做出來了之後才有心。
也正如我們經常說的熟能生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吧。
茶道除了這些形式以外,同時還要學習專注要在雨天裡學會聽雨,在夏日裡感受暑熱,在下雪的時候學會賞雪,在刺骨的冬天體悟寒冷。
這時典子也開始明白原來瑣碎的細節背後,是要你放慢腳步用心去體會生命裡的各種曆程。慢慢的她也能區分夏雨和秋雨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
典子漸漸開始領會到這種儀式的意義,開始放下“我一定要如何”這樣執念的想法,開始坦然的接受生活裡悲與喜。
《日日是好日》的儀式感,不是網紅餐廳自拍打卡的儀式,而是滲透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細緻入微的體會生活的美好,無關财富地位,它是一種品性。
日日是好日除了珍惜當下,更蘊含着接受生活的悲喜,感悟生活裡細節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