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關于沖破階級,打破傲慢和偏見的愛情故事,女主是我很喜歡的英國演員凱拉奈特莉,上次那部《begin again》也是她主演的。

01

女主伊麗莎白的姐姐簡溫柔善良,總是把想法藏在心裡,而她最小的妹妹愛慕虛榮,天真魯莽,她的母親更是每天操心着為女兒們挑選有錢的丈夫。

面對母親的貪慕虛榮,伊麗莎白一直堅守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主見,不屈從于世俗。

女主和男主達西其實是同一種人,他們都高傲,固執,有自己的想法。

故事的開始,女主因為别人的一些言語,從而對男主産生誤會,并因為他破壞了姐姐的婚姻而導緻更大的偏見。

而男主由于階級、貧富差距,以及女主母親和妹妹的貪慕虛榮,表現出不可一世的傲慢。

兩人的感情在傲慢與偏見中不斷發展,隻有打破其中的偏見,改變傲慢,他們才會有理想的感情。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來都沒有完全适合的兩個人,好的感情是需要兩個人相互改變磨合,正如電影中男主達西,一貫傲慢的他,最後為了女主,抛掉了思想中的階級歧視。

《傲慢與偏見》小說寫于18世紀末,女主母親的愛慕虛榮,貴族階級的傲慢偏見實質反映了當時英國社會不同階層的差異和沖突。

02

女主在電影中屬于大齡女青年,盡管如此,她并沒有選擇将就嫁給自己不喜歡的柯林斯先生。

最後,夏洛特嫁給了牧師柯林斯,不是因為愛,僅僅是因為該結婚了。

“我已經27歲了,我沒有錢,我也沒有了憧憬。對于父母來說,我已經是一個包袱了。”

這是她選擇嫁給一個不愛自己,自己也不愛的人的原因。

從柯林斯的角度來看,娶夏洛特也并不是因為愛。在他的觀念裡,結婚隻是一項任務,至于結婚對象是誰,對她是否有感情,這些都不重要,他隻想要找個願意和他結婚的人。

所以他的追求對象由簡轉向伊利莎白,最後轉向夏洛特。

“凡是有财産的單身漢都需要一位太太。”似乎是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電影雖反映的是當時社會流行的一種婚姻觀念,但擱在當下,它也是大多數人所存在的一種觀點。

女生30歲還沒有結婚被認為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會被嘲諷為“老姑娘”,會被當作一種負擔,最後在巨大的壓力下選擇一個适合結婚的對象進入婚姻,來讓自己變得合群。

而男生同樣遭遇這些,隻是相比女性來說,他們的壓力稍微小一些。

不否認那些湊合結婚的人也有過的幸福的,電影中夏洛特最後過的很幸福,沒有愛情,但自己的生活是舒适的,她和伊麗莎白不一樣,她追求的是安穩舒适的生活,而伊麗莎白追求的是愛情,是兩個人在精神上的一緻。

我始終認為,來人間一趟,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和喜歡的人在一起,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

人這一生,的确要經曆很多的困難,我們常常感歎生活太難了,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正是因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所以我們才要用力去抓住那些可以自己選擇的事情,在可自主選擇的範圍内,争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讓别人替我們做選擇。

03

偏見無處不在,傲慢的人也不少。

世界上很多事情本來就是相互矛盾的。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不能單憑表面印象去評價一個人,但很多時候,我們能看到的,能接觸到的,隻有表面。

尤其是現在,與人的交流基本局限于微信上的文字交流,我們了解一個人的生活也僅是通過對方的朋友圈,而朋友圈也逐漸變得不真實,我們總是樂于分享快樂的瞬間,那些低落惆怅的壞情緒,不敢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表達。

關于傲慢與偏見,隻有用心去感受,才能看到背後被隐藏的特質,消除偏見。

關于愛情,選擇自己鐘意的人,不将就,也不湊合。

看過很多英文電影,但我總覺得自己沒辦法完全去理解一部電影的意義所在,它所想要表達的内容是什麼?它被不斷推薦的原因又是什麼?朋友說, 閱讀英文書籍和觀看英文電影,最好的方式是去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經典的電影自有它經典的原因,它反映的不僅是當時的社會現象和大衆觀念,即便放在當下,依然值得人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