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影投小黎
電影市場的火爆,吸引了衆多投資者入場,尤其是喜劇電影。相聲、話劇、綜藝等團隊紛紛進軍大熒幕收割票房。比如做話劇起家的開心麻花奉上《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等,相聲團隊德雲社參與的《祖宗十九代》《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攝制的同名大電影等等。其中像《無名之輩》這種黑馬電影,成本隻有3000萬,在沒一線明星參演,更沒大牌導演參與制作,但是這部電影最後取得了很8億的票房,背後的投資人将近10倍的收益。
據王黎了解2018年喜劇電影共上映67部,比2017年多兩部,産生票房143.3億,比2017年多57.8億,平均單片票房也達到了2.1億,可見喜劇還是國内觀衆喜聞樂見的影片類型。
那麼,能讓衆多局外者趨之若鹜的喜劇電影市場,好在哪了呢?
一、最大程度收割
1.收割觀影人數,縱觀愛情、動作、科幻、懸疑、恐怖等衆多電影類型,你找不出比喜劇更适合全年齡階段一同觀看的。換句話說,喜劇電影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捕獲到觀影人數,更受人們歡迎。
2.收割檔期,檔期是由發行方、院線以及放映方決定影片的上映到下檔日的間隔時期。
我國電影市場經過多年更叠,目前已經穩定形成了春節、五一、國慶、暑期為主,情人節、端午、清明等為輔的電影檔期。
喜劇電影本身輕松、愉快的風格能夠貼合大部分影迷,将觀影看作休閑娛樂方式之一的定位。這也就意味着喜劇片的市場需求相較穩定,全年無休。同時,喜劇還能和各種題材混搭,來更加适配各個檔期。例如去年暑期檔的《我不是藥神》《西虹市首富》《一出好戲》等等。
二、國人自己的文化
很多時候,在談及某個電影類型時,我們會想到一些在此頗有建樹的國家,例如科幻片與美國,歌舞片與印度,劇情片與韓國等等。但是唯獨在喜劇片上,除了我們自己,我們找不到更好的選擇。由”包袱“和”梗“所組成的喜劇電影更是如此,因為笑點都來自于我們自己所處的生活以及所構建的文化。
例如在“德雲社全球巡演溫哥華站“時,小嶽嶽因國外觀衆對于其中“聚寶盆”相關一段反應熱烈而感到奇怪,直接現場采訪觀衆。而搭檔孫悅在旁道出原因“笑點不一樣,有文化差異”。
三、成本不粘人
相較于其他類型影片,投資規模小、制作周期短也成為了喜劇電影的另一大優勢。投資規模小使得能夠吸引更多中小資本入局,同時也拉低了影片的收益紅線,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同時,制作周期短也能使得資金回籠較快,不必等待過長的收益時間。
而在具體的投資回報上,喜劇電影的表現也十分驚豔。據李誠整理出電影投資收益表的數據顯示:
《夏洛特煩惱》投資1000萬,票房14.4億,投資分紅回報50倍;
《煎餅俠》投資5000萬,票房約11.5億,投資分紅回報8倍;
《驢得水》投資1500萬,票房1.7億,投資分紅回報4倍;
《羞羞的鐵拳》投資7000萬,票房22億,投資分紅回報11倍。
《無名之輩》投資3000萬,票房7.94億,投資分紅回報9倍
在這裡王黎為大家普及下電影院線票房分賬收益細則:
院線總票房需要先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相關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剩下的91.7%中,院線拿50%-55%,宣發拿5%-8%,剩下的40%左右,也就是總票房35%(此結果為近一年數據統計得出)左右為片方可分帳票房,也就是投資人可分帳票房。
個人票房所得計算方式為:總票房*35%*投資占比=個人所得票房分紅。
票房結算時間為電影下映三個月内,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把片方所得分賬票房打入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
王黎在這裡提醒大家:做電影投資千萬記住,這個是所有電影的分賬标準,具體的院線和宣發拿多少會根據上映前片方所簽合同為準!并不會影響大多數人所占比例,因為大部分電影最後分賬都是在33%-35%左右。
另一個維度講,整理的部分電影盈利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投資回報最高的幾乎都是喜劇類電影,而這與前面所說的投資規模小是息息相關的。當然,這些成績的背後與作品本身的質量緊密相連,并非每個喜劇電影都能獲得如此的成功。但是從側面也能反應,喜劇電影這一類别有着非常強的商業想象空間。本文出自影投人王黎V信(151396833)歡迎前來了解交流,有優秀電影也會及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