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心靈的窗戶”中噴湧而出的淚水恐怕是真情流露吧。但有時候流眼淚是會傳染的,如同打哈欠。記得小時候看《媽媽再愛我一次》,本來沒有哭,但是看到周圍人都在哭,也就沒有忍住。所以,我在想,大家在看《我不是藥神》的時候,流過那麼多淚,哪些是真情流露?哪些又是環境使然?

老奶奶振聾發聩之問
片中催淚的情節實在是太多,每個觀衆可能流淚的時點未必一樣。上圖老奶奶的話不知道讓多少人流下來無奈的淚水,情與法讓周一圍飾演的警察曹斌左右為難。那句“你就能保證你這一輩子不生病嗎?”也讓很多人眼眶濕潤,不禁動容。這份眼淚來自對生命的眷戀,對生活的向往。

呂受益全家招待程勇
生命值得被尊重,愛也應該值得被尊重。呂受益戴着口罩四處尋覓求生之藥,起初以為隻是單純的想活命,直到後面才明白,之所以讓他眷戀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他的小孩,他的家庭。作為家庭支柱,他不能垮掉,他必須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片中有個細節,老呂帶着程勇去他家看他的孩子,說:“剛查出病的時候我天天想死,還割腕過。孩子出生以後我一看到她就不想死了。”看似波瀾不驚的一句話,看似輕描淡寫,卻道出了中國家庭千百年來的精髓。為人父母者看到這段,無法不為之動容。

呂受益與女兒
愛有許多種,對家庭是愛,對愛人也是愛。片中似乎很難梳理出有關愛情的情節。但是思慧帶程勇上樓的那一晚,我們看到了愛,而且是一份難得可貴的真愛。把這段歸之為激情戲恐怕不妥,很多人據說看的時候樂壞了。可是換一個角度,這裡面更多的是溫情和尊嚴,許多女性應該也會受到感動,流下認可尊嚴的眼淚。思慧是一個舞女,同時也是個媽媽,從小孩漠然的眼神中,程勇不是思慧帶回的第一個男人,但是為了那份微薄的尊嚴,還是說了句:“咱們快一點,一會兒孩子醒了”。程勇喜歡思慧,但是不同于其他任何男人,特别是看到小孩的時候,溫情和大愛戰勝了情欲。末了那句“别把孩子吵醒了”足見男人的胸懷和包容。那一刻思慧嘴角微微上揚,那是譚卓片中最美的影像。

溫情的激情戲
還有一種愛,我們一般不叫愛,确切的說應該叫兄弟情。黃毛對程勇就是這種。不苟言笑的黃毛其實心氣很高,一般看不上什麼人。對程勇的态度也是如此。一個人願意舍身為另一個非親非故的人頂罪甚至頂命的時候,眼淚應該是對這份舉動最好的膜拜。按照電影情節的套路,但凡做出不同于往常的舉動的角色,十有八九要領盒飯。當黃毛剪掉那一頭茂盛的黃毛的時候,果然劇情突變。當從未開過車的黃毛将警察引開,車内笑容的特寫竟是訣别,觀衆禁不住流下眼淚。

黃毛訣别之笑
有些人對情感的流露不明顯,沒有過人生大悲大喜,無法體味世情冷暖。程勇之所以被衆人尊敬,是因為他犧牲了小我,保全了很多人的小我,那麼多份小我彙集在一起,他就是救苦救難的大英雄。中國人曆來講究投桃報李,受恩若此,人非草木,怎能不動情?影片最後程勇被警車帶走,衆人圍街送别的場景有一次撥動了觀衆的淚腺。這一次我們是為社會責任感而流淚,為大恩大愛流眼淚。

衆人送别
雖然看完此片已經有很久了,光是在電影院就刷了兩次,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很多片段和小細節仍曆曆在目,衆人都在熱議電影對社會的影響。絕大多數觀衆都在影院流下來這樣或那樣的眼淚,可是我們是不是該想想,哪一幕才是最觸動你内心的,哪一次眼淚才是最最忍不住的?也許因為什麼流淚,恰恰說明我們正好缺少什麼,也同時在期盼着什麼。

衆人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