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完了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趁着記憶還熱乎,寫下這篇觀後感
有些看法和觀點可能會和大家的不一樣
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也可以在評論裡發表意見)
《我和我的家鄉》分為5個故事節
我把他們大概的分了一下主題
1.《北京好人》醫療
2.《天上掉下個UFO》科技
3.《最後一課》教育
4.《回鄉之路》緻富
5.《神筆馬克》領路人
接下沒有說哪個故事不好,隻是個人看法
第一個故事《北京好人》(醫療安邦)相對比後面的四個故事,感覺第一個故事沒有特别明确的點題(我的家鄉),但是搞笑部分應該是最多的,主題内容更多的傾向于國家醫療的發展。整個表明葛優大爺确實是“你大爺始終是你大爺”,搞笑能力很強,台詞功力和語氣把握的很好。
第二個故事《天上掉下個UFO》(科技興國)這一部分感覺特色沒有很明顯,感覺有一點點的尴尬,情節不算突出,沒有很特别的拍攝手法,基本上拍到的人物和情節都能猜到其最後的結果。在這五個故事裡算是中規中矩,有一點點的小尴尬,但是也能接受。
第三個故事《最後一課》(教育興國)這一部分真的很觸動我,尤其是範偉老師的一些細節表情很觸動人,再者就是徐峥導演的拍攝手法很巧妙。尤其是在教師突然發現現實與記憶中的家鄉出現沖突的時候的對比拍攝和大雨的倒放拍攝,一下就get到了家鄉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一個記憶錯位的老人身上發生的這一切措手不及,顯的老人在記憶發生沖突下的手足無措和無力感特别感動人心。但是有一點感覺沒有很到位,就是應該在最後的鏡頭裡标出小時候的那些人都是對應的是長大後的哪些人,這樣會有個對比,也能讓大家知道這些人長大後都當了什麼,也能讓大家聯想他們為故鄉做了哪些貢獻,這一點是我在看完這個故事情節以後唯一的小缺憾。
第四個故事《回鄉之路》緻富興國,感覺這個很是沿襲了鄧超導演的一貫拍攝習慣(這個是我在這個情節裡看到了他之前拍的其他電影的影子)。這個故事在裡面還是有反轉的,因為一開始我覺得鄧超扮演的喬樹林是好人,但是後來的劇情也讓我開始懷疑喬樹林可能是個騙子(因為他的那個同學說他為家鄉做了貢獻,但是去參加聚會的路上卻把他丢在了半路,所以我這裡懷疑喬樹林是個騙子,等最後小孩的發言我才非常的确定其實他是為家鄉做了好多事),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在這五個裡面還是很有東西的,最後還緻敬了那些為防風固沙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瞬間就很有帶入感!感覺有個伏筆是他第一次見大師姐(闫妮扮演的角色闫飛燕)說她比他大六屆,當時我以為喬樹林是在說謊,後來回憶裡喬樹林是高老師背着上課的孩子,我覺得他說的應該是實話,大師姐應該就是比喬樹林大六屆。再說一次闫妮的演技,闫妮的帶入感還是很強的,至少無論是普通話還是家鄉話,我都沒有出戲,尤其是闫妮回憶高老師的時候的感情很真實,以及那種懷念和想念的神情都很真實。不過,有一點我覺得不自洽,就是高老師希望他們都能有出息走出大沙漠,但是這麼多年,闫飛燕為什麼一直沒有回家鄉和聯系高老師呢?可能她是最近幾年才有的成就,畢竟每個對老師有感情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成就以後去面對自己的恩人老師(這部分是我剛剛才想到闫飛燕這麼多年一直沒回去的原因,不然我也想不通)。
第五個故事《神筆馬克》領路人,沈騰和馬麗的強強聯合,大概不說也能知道很搞笑了叭,畢竟有沈大哥的地方,笑聲怎麼會少的了呢?沈騰和馬麗的演技不用說了,該搞笑的一點也不會落下,該感人的眼淚不自覺的就下來了。不過,必須要說一下,馬麗的演技和台詞,以及語氣,我覺得她揣摩的很到位(至少以我的角度來說以及我看故事當時的感情來說,她在知道馬克沒有去俄羅斯深造,而是去了農村幫農民,在觀景台說的那些話以及語氣真的很真實,因為我在看的時候就想象過她知道馬克騙她的神情和結果,和我想的沒有很大的出處)。再者最感動的應該是秋霞和馬克在田裡拍孕婦寫真那段,馬克通過玩偶的洞看到秋霞的燦爛笑容以及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那個慢鏡頭很有安全感和幸福感,不過慢鏡頭有點多了,可以選擇性的删一點,容易審美疲勞。
《我和我的家鄉》這部電影無論從演員演技還是劇情結構來說還是非常可以的。看完電影後,想象一下自己家鄉的快速發展,可能那些一直漂泊在外的人會更有感觸,畢竟回去的次數很少,家鄉的變化前後對比是會有非常明顯的震撼。國慶檔電影,我隻看了這一部,這部對我震撼還是蠻大的,祖國真的不斷在發展和強大,百姓的日子也不斷地在變好,我們現在覺得好像并沒有電影裡顯示的那麼好,是因為每一個階段都會面對着每一個階段的困難,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生活,好好的面對困難!雖然為國家的發展做不了突出的貢獻,但是我們努力過好,不也是為國家在做貢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