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小醜》,笑着放手勝過哭着堅守
最近有部電影《小醜》挺火,慕名看了一下。這部影片今年八月底的威尼斯影展上進行了全球首映,影片播放完畢後全場起立鼓掌将近8分鐘,還一舉奪的金獅獎。
影片大部分的場景都比較破爛不堪,光線灰暗。主人公瘦骨鱗的身體,扭曲的脊背,如同他扭曲的痛苦心靈。故事講述了主人公亞瑟,從一開始被欺負,歧視,到勇敢的對抗命運,甚至采取極端的手段報複。

主人公亞瑟本質很善良,他也有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個喜劇演員,帶給人歡笑,他也為此不斷努力。可是在那個社會,這種底層邊緣人沒有機會。而他的善良,在鄙視他的人的眼裡,一文不值,甚至被誤解。公交車上,他天真的逗一個孩子笑,孩子的母親怒斥他說,離我孩子遠點。
為了生存,照顧癱瘓的母親,他賣力的工作,在街上扮演笑臉招攬客人,卻被一群流氓小青年搶走道具,還遭埋伏毆打。上司更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斥責他,最後甚至開除他。工作上被欺壓,身心狀況被歧視,一個弱者,到處都是欺負他的人。被欺負,忍着,痛苦,定期見社區心理咨詢,自己吃七種不同的藥物治療精神的藥。
前陣子周冬雨那部電影,講述了校園暴力,被欺負的都是那些最底層家庭出身的孩子。他們努力學習,隻為改變命運,不敢惹事,被欺負也選擇忍氣吞聲。欺負人的人都是家庭背景好的孩子,衣冠楚楚的未必内心善良。

被開除回家的地鐵上,三個人渣欺負他,被毆打到他開槍殺那三個人。之後那種壓抑釋放了,他反而變得更加冷靜,做回了自己,他不必再讨好誰,也不必在乎誰的眼光,從那一刻他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這部電影對人性内心的刻畫十分細膩,對社會控訴也十分的有力量。這部影片的導演托德·菲利普斯也曾說過:他拍的不是有超能力的怪物,或者是能危機世界的大壞蛋。他拍的,隻是小醜的形成。
故事層層推向高潮,後面發現事情真相,更加讓他難以接受。相依為命的母親,竟然不是親生母親,是領養的他,而且在他的童年虐待他。他的偶像,竟然在電視上公開拿他的缺陷嘲笑他。最後他用極端方式結束了這兩個的性命。
這片子說實話很有煽動性,難怪有些國家放映這部電影,都配置了安保人員。電影小醜講述的,其實不僅僅是小醜一個人,他講述的是千千萬萬個像小醜一樣的社會底層。不同于小醜的是,大多數人選擇了一味地委屈成全,或者可以說是不願與命運抗争。但小醜卻選擇了對抗,選擇了用瘋狂的方式得到自己的釋放。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就是一個joke。
這個社會人生來就是不公平,影片裡不同階層的生活場景,也展示了貧富差距生存狀态的巨大懸殊。社會保障的撤銷,對弱者的最後的關照也沒有了,更是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控訴。市長競選,信誓旦旦,不過是一場富人的遊戲。
故事後來的場景,整個城市都在打砸燒,一片的混亂。激進的市民帶着小醜的面具,覺得他代表了他們,他鼓勵了社會底層人民去暴力反抗,當然暴力不應該被鼓勵,有部分群衆就是借機宣洩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