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帝在帶走一個人之前,會給他怎樣的召喚,你又會怎麼回應?是在離開之前彌補沒有達到的遺憾?還是跟手邊的至親摯愛好好告别?

          從開始到結尾,不緊不慢,在每一處音樂起處,都充滿了餘永元那噬骨的疼痛。他的一個擡頭,一個眨眼,一個無所謂的笑容,都做好了與這個世界告别的準備,這時他是清醒的。但當父親無法自己播放錄影帶的時候,憤怒也會像獅子一張迅猛的突起,無比富有張力的鏡頭,把永元的情緒從低到高到遏制到冷靜,全部呈現在我的眼前,讓我對充滿大量語言大量外部戲劇性的動作影片有個重新的認識,那也許是多餘的,(此處為以前看瓊瑤劇每次落淚感到弱弱的鄙視)這裡好像應了一句話,真正的痛苦和真正的快樂是沒辦法表達的。長得不帥的演員把餘永元的最後感情世界表演的真實感人,大量的情感留白也讓觀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不是說讓感情戲牽着走。/這覺得像還珠等劇情片,也隻能稱作吃飯劇吧/            再說劇中的感情戲,我覺得導演還是比較有人文關懷的,(相比霸王别姬,陳凱歌把世道和人物的的悲劇性發揮的讓人每次看都讓人心顫不已,不是說導演沒有人文性,是說悲劇性夠強)片子裡的兩個女人,之前的那個盡管現在生活的不好,盡管她是想讓永元把櫥窗裡的相片拿掉,她還是小心翼翼的問候永元的病情,這裡是全片第一次點到永元的病,情節沖突看似沒有,其實内部的這條永元病情這條線,一直牽着觀衆的感情,從始至終,這裡解釋了永元姐姐之前吃西瓜為什麼突然恸哭,也開始慢慢帶領觀衆進入對生命死亡的思考。對于突然闖入永元生活的德林,他始終保持在一個不敢邁出的角度,在一次一次幫忙的接觸中,永元靜靜的享受着這個女孩給他生命帶來的最後的美麗。在永元住院回來後發現女孩寫的信,片子沒有告訴我們女孩寫的什麼,卻看到永元把信靜靜的放在上衣口袋裡面,然後留白.......之後永元坐在遠處看德林工作的鏡頭,調長焦過去,永元的手是虛化的/有美感/,遠處的德林是實的,永元用手觸摸着遠處的德林,好像在拭擦着自己疼痛受傷的心,這個鏡頭好美,不是主觀的煽情的讓人心疼到不行的那種鏡頭,而是将主人公的感情暴露的一覽無餘的狀态時,觀衆還是理智的,觀衆這時還是默默的啃食着永元那不想放下卻又拿不起的感情。      結尾永元走了,沒有給德林任何訊息,卻也沒有在永元離開後就結束/此處又體現了導演的好心腸/冬天來了,永元的照相館顯得冷清,卻還是保持一如既往的保持旁觀者的機位被展現,這時德琳來了,在門口站了半天,(她此時還不知道永元去世)突然笑了,全片幾乎沒有任何主觀鏡頭,在這出現了一個,德林的相片,挂在永元櫥窗裡的相片,德林笑着走開了~也許過幾天德林知道了他的死訊....但那都是之後的故事了,導演以大片留白結尾,讓人回味甚久,通片的理智觀影,在這給了一個小驚喜,驚喜過後不得不為導演的才思欣喜。      八月照相館,就像看老照片一樣,時間靜靜流淌過去,生命裡的每一刻都是靜谧美好的,珍惜當下,親人,朋友,愛人......謝謝.....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圖片發自簡書App